青青校园网,大学校园门户网站
搜索

医学急救知识

必备医学急救知识:关键时刻能救命
 
在日常生活中,意外事故如心脏骤停、外伤出血、气道梗阻等可能突然发生。掌握基础急救知识,能在专业医疗人员到达前为伤者争取黄金救援时间,甚至挽救生命。以下是几类高频场景的核心急救方法,操作简单但需牢记要点。
 
一、心脏骤停:黄金4分钟的“心肺复苏(CPR)”
 
心脏骤停后,每延迟1分钟,生存概率下降7%-10%,及时CPR是关键。
 
1. 判断状态:轻拍伤者双肩并呼喊,观察是否有回应;贴近鼻孔感受是否有气流,同时触摸颈动脉(喉结旁开2指处),确认是否有搏动,若均无,立即启动急救。
2. 呼叫支援:让身边人拨打120,并寻找附近的体外除颤仪(AED),拿到后立即使用。
3. 胸外按压:让伤者平躺于坚硬地面,施救者跪坐其一侧,双手掌心交叠,放在伤者两乳头连线中点,垂直向下按压,深度5-6厘米,频率每分钟100-120次,按压时保持手臂伸直,用上半身力量发力。
4. 开放气道与人工呼吸:若会人工呼吸,按压30次后,一手抬伤者下巴,一手按其额头,使其头部后仰打开气道,捏住鼻孔,用嘴完全包住伤者嘴巴,缓慢吹气1秒,观察胸部是否起伏,连续2次,之后继续胸外按压,循环进行,直至AED到达或伤者恢复意识。
 
二、气道梗阻:“海姆立克急救法”快速解危
 
进食过快、误吞异物等可能导致气道梗阻,伤者常出现呼吸困难、双手掐喉等表现,需立即用海姆立克急救法施救。
 
1. 成人/儿童(1岁以上):施救者站在伤者身后,双腿分开呈弓步,让伤者弯腰,身体前倾;双臂环抱其腰部,一手握拳,将拇指顶住伤者肚脐与剑突连线之间的位置;另一手抓住握拳手,快速向上、向内冲击,力度以能排出异物为宜,反复冲击直至异物排出。
2. 婴儿(1岁以下):将婴儿面朝下放在手臂上,手臂贴着婴儿前胸,手卡在下颌处,保持婴儿头部低于躯干;另一手在婴儿背部两肩胛骨之间拍击5次;若异物未排出,将婴儿翻过来,面朝上,放在大腿上,用两指在婴儿胸部两乳头连线中点按压5次,反复交替,直至异物排出。
 
三、外伤出血:按压、包扎两步止
 
外伤后出血若不及时控制,可能导致休克,需根据出血类型选择急救方式。
 
1. 毛细血管/静脉出血(少量、缓慢渗出或流淌):用干净的纱布、毛巾或干净衣物直接覆盖在伤口上,用手或重物持续按压5-10分钟,不要频繁移开查看,避免中断凝血过程;止血后,用碘伏消毒伤口周围皮肤,再用无菌纱布包扎固定。
2. 动脉出血(大量、喷射状):此类出血最危险,需先按压止血点:上肢出血按压上臂中段内侧的肱动脉,下肢出血按压大腿根部的股动脉,用手掌或拳头用力按压,同时让伤者抬高患肢;待出血减缓后,再用无菌纱布覆盖伤口,加压包扎,随后立即送医。
 
急救的核心是“快速判断、正确操作”,但需注意:急救仅为临时处理,无论伤者情况是否缓解,后续都需及时送医接受专业治疗。建议大家通过正规机构的急救培训,实际操作练习,让急救知识真正成为“救命技能”。心肺复苏(CPR)核心知识:挽救心脏骤停的关键步骤
 
心肺复苏是针对心脏骤停患者的紧急救命技术,核心目标是通过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暂时维持血液循环和氧气供应,为专业救援争取时间。以下是完整操作流程及关键注意事项。
 
一、先判断:确认是否需要CPR
 
遇到倒地者,需在10秒内完成3项判断,避免误判或延误:
 
1. 判断意识:轻拍患者双肩,在其耳旁大声呼喊(如“你还好吗?”),观察是否有回应、肢体活动或睁眼。
2. 判断呼吸:贴近患者鼻孔感受是否有气流,同时低头观察胸部是否有起伏(持续5-10秒),若呼吸微弱、不规则或完全停止,需立即施救。
3. 判断脉搏:用食指和中指并拢,触摸患者颈动脉(喉结旁开2指处,按压1-2厘米),若10秒内未感受到搏动,立即启动CPR。
 
二、再行动:CPR操作四步走(以成人为例)
 
步骤1:启动急救系统,获取AED
 
- 立即让身边人拨打120,并明确告知地点(如“XX路XX小区3号楼1单元”)和患者情况(“有人倒地,无呼吸无脉搏”)。
- 同时让另一人寻找附近的体外除颤仪(AED),拿到后立即返回,AED可显著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存率。
 
步骤2:胸外按压(核心环节)
 
- 体位:让患者平躺于坚硬地面(如地板、水泥地,避免软床/沙发),施救者跪坐于患者一侧,双腿分开与肩同宽,保持上半身直立。
- 按压位置:双手掌心向下交叠,掌心根部放在患者两乳头连线中点(若为女性,可调整至胸骨中下段),手指翘起,避免按压肋骨。
- 按压动作:用上半身力量带动手臂垂直向下按压,深度5-6厘米(约成人手掌厚度),频率每分钟100-120次(可默念“1下、2下…30下”,保持节奏均匀)。
- 关键要求:按压后需让胸部完全回弹(避免“压而不弹”,影响血液回流),全程保持手臂伸直,不要中断按压(除非AED到达或专业人员接手)。
 
步骤3:开放气道(辅助呼吸)
 
按压30次后,暂停按压,进行气道开放:
 
- 一手按住患者额头,另一手托起其下巴(“仰头提颏法”),使头部后仰30°,打开气道(避免舌头后坠堵塞喉咙)。
- 若患者口中有异物(如呕吐物、假牙),需用手指(缠上纱布或干净衣物)快速清除,确保气道通畅。
 
步骤4:人工呼吸(可选,若会操作)
 
- 用拇指和食指捏住患者鼻孔,避免漏气;施救者嘴唇完全包住患者嘴唇,缓慢向内吹气(持续1秒),观察胸部是否有起伏(证明气流进入肺部)。
- 吹气后松开鼻孔,让患者胸部自然回落,再进行第二次吹气(同样持续1秒)。
- 完成2次人工呼吸后,立即返回胸外按压,以“30次按压+2次呼吸”为一个循环,反复进行,直至AED到达或患者恢复意识。作者王怡然
豫北医学院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