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校园网,大学校园门户网站
搜索

科技兴工富民,青春挥洒热土

一、化工兴农村:产业转型助力乡村振兴
在山东省滨州市沾化经济开发区博昌街道,盐碱地与沿海滩涂曾是该地区发展的桎梏。传统农业难以立足,土地资源长期闲置。然而,随着家裕化工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的入驻,这片“不毛之地”焕发出新的生机。化工产业因其对自然条件依赖低、适应性强,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突破口。政府通过政策引导,将盐碱地规划为化工产业园,吸引企业投资建厂,不仅盘活了土地资源,还带动了税收增长与就业机会。例如,家裕化工投产后,当地财政税收显著提升,间接拉动了周边产业,如物流、服务业的发展。此外,企业积极吸纳本地劳动力,鼓励青年返乡就业,解决了“空心化”问题。为支持化工产业,政府还配套修建了硬化路面与水电设施,既满足企业运输需求,也改善了村民生活条件。过去泥泞的土路变为沥青路面,农副产品运输损耗降低,民生福祉显著提升。这一案例证明,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化工产业,能够破解乡村资源困境,实现“土地增值、农民增收、乡村繁荣”的良性循环。

二、智能制造乡荣:科技赋能绿色生产
现代化工产业不仅是经济引擎,更是技术革新的实践场。在家裕化工的调研中,实践队观察到智能制造如何重塑传统生产模式。工厂通过引入自动化设备,如工业密封锅炉,实现了氯代胺生产的高效与安全。过去依赖人工加料、高温高湿的作业环境已升级为“人毒分离”的智能化流程,既保障了工人健康,又提升了产能。据负责人介绍,十余名工人在自动化设备辅助下,一周可完成1000吨氯代胺的生产。此外,企业还安装了空调等设施,改善工作环境,体现人文关怀。更值得关注的是,政府通过贷款支持企业购置污水与空气净化设备,推动绿色生产。这些“水空清道夫”不仅提升了资源利用率,还保护了周边生态环境,让村民得以安居乐业。化工产业园的集约化管理模式,将原本分散的小厂整合为规范化集群,兼顾经济效益与生态可持续性。这种“科技+环保”的双轮驱动模式,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范本,彰显了智能制造在乡村振兴中的核心作用。

三、青年开创未来:青春力量融入乡村建设
在本次社会实践中,曲阜师范大学“科技赋能,家裕户兴”实践队深入乡村一线,见证了化工产业与智能制造的变革力量,也深刻体会到青年在乡村振兴中的责任与机遇。队员们走访党群服务中心,与基层干部探讨政策落地;走进工厂车间,与工人并肩体验生产流程;调研滩涂荒地,思考资源再利用的可行性。通过慰问老党员、留守儿童等公益活动,他们进一步感知乡村社会需求,强化了服务意识。座谈会上,队员们结合专业背景,针对产品单一、深加工不足等问题,提出“金融+化工”的产融结合建议,探索智慧工厂、溯源系统等创新路径。这些思考体现了青年学子将知识转化为实践的能力。正如带队队长李佳霖所强调,青年应当“不怕吃苦,乐于奉献”,在乡村振兴中主动担当。此次实践不仅是一次调研,更是一堂生动的思政课,激励青年以科技为笔、以乡情为墨,绘就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画卷。未来,更多青年力量的注入,必将为乡村发展开辟更广阔的天地。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