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乡荣,青年开创未来
一、科技赋能化工产业,激活乡村经济新动能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产业的转型升级离不开科技支撑。曲阜师范大学工学院实践队通过调研山东省滨州市沾化经济开发区的家裕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深刻体会到化工产业对乡村经济的带动作用。该公司依托盐碱地资源禀赋,将原本难以耕作的沿海滩涂转化为现代化工产业园,不仅解决了土地闲置问题,还通过集约化管理提升了资源利用效率。政府通过税收优惠、基建配套等政策支持,助力企业完成自动化设备升级,例如氯代胺生产环节采用工业密封锅炉实现“人毒分离”,既保障了工人安全,又将生产效率提升至每周1000吨的规模。此外,化工厂的建立拉动了当地物流、餐饮等配套产业,硬化路面的修建更便利了农产品运输,形成“产业—就业—民生”的良性循环。这一案例证明,科技赋能的化工产业能够突破自然条件限制,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
二、智能制造推动乡村工业绿色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
乡村工业的现代化不仅体现在经济效益上,更需兼顾生态保护与生产力革新。家裕化工通过政府贷款引入污水与空气净化设备,将分散的小厂房整合为环保达标的产业园,既保留了“绿水青山”,又创造了“金山银山”。实践队观察到,工厂为工人配备空调、防护设施及健康监测系统,并通过技能培训提升其职业竞争力,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智能制造理念。同时,金融科技的介入进一步推动产业升级,当地构建“金融+化工”产融结合模式,通过智慧化管理平台优化生产、储存、销售全链条,助力初级化工产品向高附加值转型。这种绿色化、智能化的生产方式,不仅减少了传统化工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更培育了新质生产力,为乡村工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范本。
三、青年力量融入乡村实践,共绘振兴未来蓝图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子,实践队成员通过深入党群服务中心、化工厂车间及沿海滩涂,切身感受到科技与乡村融合的蓬勃活力。队员们与基层党员、工人及留守儿童互动,既传播了生态文明理念,也汲取了实干精神。调研中,青年们提出通过“技术培训+金融支持”双轨模式破解产品单一化难题,并建议利用高校科研资源助力化工产品深加工,展现了青年视角的创新思维。队长李佳霖总结道:“乡村振兴需要青年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实践行动,在产、学、研协同中开辟新路径。”此次实践不仅深化了队员对乡村现实的理解,更坚定了他们投身乡村振兴的信念。未来,青年一代必将以科技为笔、以实干为墨,在广袤乡村书写“智能制造兴乡、青年开创未来”的壮丽篇章。
-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