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土捏古韵 童心筑传统
指尖揉捏间,唤醒中华传统建筑的古韵;彩泥变幻中,让文化记忆在童心扎根。7月16日,阿瓦提县友好社区的活动室里,各色粘土整齐摆放,塔里木大学“心若向阳 次第花开”伴童心同行志愿服务团的志愿者们,正带着小朋友们开展“粘土捏传统建筑”活动,用简单的材料,让孩子们亲手“筑造”亭台楼阁,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活动开场,志愿者没有直接讲解复杂的建筑知识,而是拿出几张传统建筑的简笔画——飞檐翘角的亭子、带着花窗的四合院、层层叠叠的塔形建筑,贴在墙上供孩子们观察。为了帮孩子们掌握技巧,志愿者先从最基础的“屋顶”教起:取一块棕色粘土揉成圆球,再轻轻捏出倾斜的弧度,用手指压出“飞檐”的尖角;接着用灰色粘土做“墙体”,搓成长条后围出方形,再用工具刀划出“砖块”的纹路;最后用红色粘土捏成小方块,粘在屋顶边缘当“瓦片”。“大家看,这样一个简单的小亭子就做好啦!”志愿者举起成品,孩子们立刻围上前,眼睛里满是期待。
随后,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拿起粘土动手尝试。有的孩子选择做“小亭子”:先小心翼翼地捏出屋顶的弧度,再耐心地给“墙体”划上纹路,还不忘用黄色粘土做个“门槛”;有的孩子挑战“四合院”:用不同颜色的粘土区分“院墙”和“房屋”,甚至用白色粘土捏出小小的“门环”;还有的孩子发挥想象,把几个“小亭子”连在一起,说是“公园里的长廊”。
制作过程中,志愿者穿梭在孩子们中间,随时提供帮助:帮捏不好“飞檐”的孩子调整角度,教力气小的孩子如何把粘土搓得更均匀,提醒大家注意“屋顶”和“墙体”的比例。遇到孩子们的奇思妙想,志愿者也全力支持——有孩子想给“亭子”加个“花瓣形”的屋顶,志愿者就教他如何分层捏制;有孩子想在“墙体”上贴“花纹”,志愿者就和他一起用粘土捏出简单的祥云图案。
一个多小时后,一件件充满童趣的“传统建筑”作品陆续完成:有的“亭子”飞檐灵动,沾着粉色粘土做的“桃花”;有的“四合院”院门精致,还摆着粘土捏的“小灯笼”;还有的“塔形建筑”层层分明,每一层都有不同颜色的“栏杆”。孩子们捧着自己的作品,兴奋地向同伴展示,小脸上满是成就感。
活动尾声,志愿者组织了一场“小小建筑展”,让孩子们把作品摆放在桌上,轮流介绍自己的“建筑”:“这是我做的亭子,屋顶是用棕色和黄色粘土做的,像古代的房子”“我的四合院有大门和院墙,里面可以住好多人”。听着孩子们稚嫩的讲解,志愿者们不时点头称赞,还补充讲解了“飞檐”“花窗”的文化寓意,让孩子们在展示中收获更多知识。
“原来古代的房子这么好看,我要把我的小亭子带回家!”活动结束时,一个孩子小心翼翼地捧着作品说。志愿服务团负责人张文杰表示:“用粘土捏传统建筑,就是想让孩子们在动手过程中,直观感受传统建筑的细节之美,让‘文化’不再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是能亲手触摸、用心创作的美好记忆。”这让中华传统建筑的韵味悄悄浸润童心。

活动开场,志愿者没有直接讲解复杂的建筑知识,而是拿出几张传统建筑的简笔画——飞檐翘角的亭子、带着花窗的四合院、层层叠叠的塔形建筑,贴在墙上供孩子们观察。为了帮孩子们掌握技巧,志愿者先从最基础的“屋顶”教起:取一块棕色粘土揉成圆球,再轻轻捏出倾斜的弧度,用手指压出“飞檐”的尖角;接着用灰色粘土做“墙体”,搓成长条后围出方形,再用工具刀划出“砖块”的纹路;最后用红色粘土捏成小方块,粘在屋顶边缘当“瓦片”。“大家看,这样一个简单的小亭子就做好啦!”志愿者举起成品,孩子们立刻围上前,眼睛里满是期待。
随后,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拿起粘土动手尝试。有的孩子选择做“小亭子”:先小心翼翼地捏出屋顶的弧度,再耐心地给“墙体”划上纹路,还不忘用黄色粘土做个“门槛”;有的孩子挑战“四合院”:用不同颜色的粘土区分“院墙”和“房屋”,甚至用白色粘土捏出小小的“门环”;还有的孩子发挥想象,把几个“小亭子”连在一起,说是“公园里的长廊”。

制作过程中,志愿者穿梭在孩子们中间,随时提供帮助:帮捏不好“飞檐”的孩子调整角度,教力气小的孩子如何把粘土搓得更均匀,提醒大家注意“屋顶”和“墙体”的比例。遇到孩子们的奇思妙想,志愿者也全力支持——有孩子想给“亭子”加个“花瓣形”的屋顶,志愿者就教他如何分层捏制;有孩子想在“墙体”上贴“花纹”,志愿者就和他一起用粘土捏出简单的祥云图案。
一个多小时后,一件件充满童趣的“传统建筑”作品陆续完成:有的“亭子”飞檐灵动,沾着粉色粘土做的“桃花”;有的“四合院”院门精致,还摆着粘土捏的“小灯笼”;还有的“塔形建筑”层层分明,每一层都有不同颜色的“栏杆”。孩子们捧着自己的作品,兴奋地向同伴展示,小脸上满是成就感。
活动尾声,志愿者组织了一场“小小建筑展”,让孩子们把作品摆放在桌上,轮流介绍自己的“建筑”:“这是我做的亭子,屋顶是用棕色和黄色粘土做的,像古代的房子”“我的四合院有大门和院墙,里面可以住好多人”。听着孩子们稚嫩的讲解,志愿者们不时点头称赞,还补充讲解了“飞檐”“花窗”的文化寓意,让孩子们在展示中收获更多知识。

“原来古代的房子这么好看,我要把我的小亭子带回家!”活动结束时,一个孩子小心翼翼地捧着作品说。志愿服务团负责人张文杰表示:“用粘土捏传统建筑,就是想让孩子们在动手过程中,直观感受传统建筑的细节之美,让‘文化’不再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是能亲手触摸、用心创作的美好记忆。”这让中华传统建筑的韵味悄悄浸润童心。
-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