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金色阳光穿透云层洒落大地,一场以“光”为引的科学之旅在阿瓦提县库木巴格社区悄然启程。7月8日,塔里木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心若向阳 次第花开”伴童心同行志愿服务团以“万物皆有理:光·遇科学”为主题,通过知识科普与实践创作,带领青少年解锁光能转化的奥秘,让科学的种子在探索与实践中生根发芽。这场活动不仅是对新能源知识的生动普及,更是在“双减”背景下创新智育模式的有益探索。
活动以一场充满奇幻色彩的光影秀开场。志愿者手持太阳能板与小车,在阳光的照射下,原本静止的车轮瞬间飞速转动,发出“嗡嗡”的声响。“为什么没有电池,车轮也能转?”这一神奇现象瞬间点燃了孩子们的好奇心,现场惊叹声与讨论声此起彼伏。志愿者顺势展开讲解:“阳光里藏着无数个‘小能量包’,当它们照射到太阳能板上,就会释放出电子,这些电子流动起来,就产生了电能,让小车有了转动的动力!”生动形象的比喻将晦涩的光电效应原理转化为童趣化表达,孩子们聚精会神地聆听,眼神中闪烁着对科学知识的渴望。
在科普环节,志愿者借助动画短片与实物模型,系统展示太阳能在生活中的多元应用。从温暖千家万户的太阳能热水器,到照亮乡间小路的太阳能路灯;从为卫星提供能量的太空“翅膀”,到驰骋道路的新能源汽车……每一个案例都让孩子们直观感受到清洁能源的魅力。互动问答中,“太阳能在阴天还能发电吗?”“生活里还有哪些东西用到了太阳能?”等贴近生活的问题,引发热烈讨论。孩子们踊跃举手,有的结合家中的太阳能热水器作答,有的联想到刚学过的科普绘本。答对问题的孩子收到太阳能主题书签时,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现场洋溢着浓厚的求知氛围。实践环节将活动推向高潮。小朋友们化身“小小发明家”,在志愿者指导下制作光能小车。当太阳能板、马达、车轮等材料分发到手,孩子们立刻投入“创作”:有的独自钻研说明书,小心翼翼地连接电路;有的两两合作,反复调整太阳能板的角度以捕捉最佳光照;遇到线路接触不良的难题时,他们或是向志愿者请教,或是与同伴热烈讨论解决方案。随着第一辆光能小车在阳光下“嗖”地驶出,现场瞬间沸腾——孩子们欢呼着追逐自己的作品,不断变换光照方向观察车速变化,在一次次尝试中深化对光能转化的理解。
“我的小车跑得最快!原来‘光’能这么厉害!”活动尾声,一名小朋友举着作品兴奋分享。这场将抽象科学原理转化为趣味实践的活动,不仅让青少年亲身体验了科技创新的魅力,更在潜移默化中培育了他们对新能源的认知与探索精神。正如志愿服务团成员杨玉玺所言:“未来,我们将持续开展系列科普活动,用科学的光芒照亮孩子们的成长之路,让探索与创新的精神薪火相传。”“心若向阳 次第花开”伴童心同行志愿服务团的每一位成员都坚信,这样寓教于乐的科普实践,可为青少年打开一扇扇通往科学世界的大门,助力他们在探索中成长为未来的创新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