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薪火映照乡村未来
2025年8月12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暑期志愿教学服务团队的志愿者们顶着烈日抵达扬州市宝应县,他们将传授知识给孩子们,更用耐心倾听和真诚陪伴,为孩子们打开一扇看世界的窗。而孩子们纯真的笑容和点滴进步,也让这群年轻的教育者更好地成长。
立体的课堂
在课堂上,"红心研墨"暑期志愿教学服务团队的志愿者正用捏橡皮泥教孩子们理解立方体。她将数学定理转化为"捏面人"游戏,孩子们指尖跃动的彩色泥块,渐渐拼凑出空间几何的奥秘。这种将抽象知识"翻译"成儿童语言的教学创新,成为本次志愿服务的特色。
志愿者们独创"五感教学法":用薄荷糖模拟分子运动,借操场落叶讲解抛物线。在运河边的实践课上,志愿者们引导孩子们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拱桥弧度,用语文诗意描绘垂柳姿态,一张张童真稚嫩的脸庞认真的观察着大运河的一切。初二学生的笔记本上,也密密麻麻记录着这些鲜活的知识印记。
丰富多彩的户外实践
下午,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的志愿者们带领孩子们走出教室,开启了丰富多彩的户外实践活动。第一站是江苏省宝应中学,这所百年名校厚重的文化底蕴让参观的孩子们深受震撼。红砖钟楼掩映在百年香樟间,琅琅书声与运河清风在此相遇。孩子们接受着文化的熏陶,每个人的眼中满是对知识的渴望。
随后,大家来到大运河风光带。志愿者指着斑驳的古堤讲述运河历史,孩子们触摸着古老的石砖,仿佛穿越时空。志愿者们还组织了"运河知识问答",孩子们都积极抢答。操场边的文化长廊里,历届学子的荣光与运河水波一同荡漾,孩子们在这里接受着文化的熏陶。
星光墙上的梦想
孩子们将心愿贴组成星空墙,“成为志愿者”成为高频词。志愿者们留下的不仅是知识,还有一面贴满心愿的"梦想墙"。这些五彩的便签纸上,写满了孩子们对未来的期待,也记录着这个夏天的温暖记忆。教育星火的传递,正在续写新的篇章。
作者署名:通讯员王天天刘旭
-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