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校园网,大学校园门户网站
搜索

象牙塔外的青春答卷

2025年8月12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暑期志愿教学服务团队的成员们在扬州市宝应县的教室里完成了他们的"成人礼"。从初上讲台的忐忑到从容授课的自信,这是他们自身努力的结果,他们深刻领会什么是真正的“学为人师”,他们每个人都在为成为一名教师而成长蜕变。

破壁行动:当知识穿上游戏外衣

志愿者们上第一堂课时,没有多少孩子认真听课,后来志愿者们改变了课堂模式,让课堂教学生动起来,他们带领学生们将废旧纸箱裁剪成棱柱体来学习立体几何,引导孩子们搭建"几何城市":"三棱柱便利店要离圆柱体育馆50厘米!"通过实地测量,勾股定理化作街道规划法则。

"河流-流水-水彩..."看似游戏的接龙实则暗藏词汇拓展体系。当孩子接出一个典故成语如"愚公移山"时,志愿者们就会喊停,给他们普及这个成语的典故,普及完之后再让他们继续接龙。这种"游戏化词库教学法"可以让孩子们在玩的时候积累词汇,是很不错的教学方式。越来越多的孩子们参与课堂互动,课堂不再毫无生气,而是充满了欢声笑语。

乡土课程

团队还特别开发了"乡土课程"模块。在大运河研学活动中,志愿者们深入挖掘本地文化资源,设计了"运河诗词赏析"、"古代水利工程"等特色课程。这种接地气的教学内容,不仅可以让孩子们学到知识,更能够增强他们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生涩到从容的蜕变成长

从初上讲台的忐忑到从容授课的自信,这是志愿者们努力后的结果。在宝应县的教室里,这些未来的教师们真正理解什么是"为人师表"。当队长朱益凡在总结会上哽咽着说"教育是需要用生命影响生命的事业"时,所有人都深深点头。这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年轻学子们明白:教师的成长之路,必须从象牙塔走向真实的课堂,必须用心感受每一个孩子的温度。教育不再是单向的传授,而是一场心灵的对话。这种奇妙的化学反应,正是教育最美的面貌。

作者署名:通讯员王天天 刘旭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