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护航,用爱点亮孩童时光
8月12日清晨时分,几个穿着志愿者服装的青年已准备就绪。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暑期志愿教学服务团队的大学生志愿者们,带着事先精心准备的教学物资和活动策划,即将前往扬州市宝应县小太阳教育托管中心,他们将要看到期待已久的孩子们,开启自己为期一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教培活动。
晨曦集结,责任驱动下的出征
清晨六点,霞光刚染红天际,组长朱益凡已带领团队成员在校门口集合。他们的背包里装着精心分装的文具、打印好的分层习题,还有为文化体验准备的非遗手作材料——这些都是团队两周来反复打磨的成果。
出发前,团队曾因部分孩子基础薄弱而犯难。为解决问题,他们主动联系中心,为适配不同学习水平,将数学题库按难度分为“基础闯关”“进阶挑战”两档,英语则准备了从字母儿歌到简单对话的分级内容。
课堂内外,知识与温暖同传递
上午九点,辅导课正式开始。英语教室里,志愿者用卡通卡片教孩子们认识单词,还设计了游戏。数学课上,志愿者没有直接讲解公式,而是拿出七巧板,孩子们瞬间被吸引,争先恐后地动手尝试,原本对数学抵触的小宇,在成功拼出图形并学会计算方法后,兴奋地举手:“老师,我还想拼正方形!”
课间休息时,志愿者们没有闲着。有人陪孩子们在走廊跳皮筋,有人蹲在地上听他们讲暑假趣事,还有人帮几个孩子解答暑假作业里的难题。
走出校园,触摸文化与自然的温度
下午两点,征得家长同意后,团队带领孩子们前往江苏省宝应中学。走进校史馆,当听到讲解员介绍校史时,孩子们发出阵阵惊叹。
在实验室,显微镜下的洋葱表皮细胞让孩子们好奇不已。“这像不像天上的星星?”志愿者轻声引导,孩子们的目光在镜片与天空间切换,眼里闪烁着对科学的向往。
随后,一行人来到大运河宝应运堤段。站在古堤上,志愿者指着缓缓流淌的河水介绍,这条运河已经有两千多年历史了,以前的人靠它运送粮食、货物,就像现在的‘水上高速公路。他还拿出提前准备的漕运船模型,演示如何通过风帆借力航行,孩子们围着模型叽叽喳喳提问,夕阳将他们的身影拉得很长。
傍晚返程时,孩子们追着车挥手,手里举着写有“谢谢哥哥姐姐”的纸条。志愿者们透过车窗挥手,直到身影消失在街角。
车窗外,晚霞染红了天空,正如孩子们脸上绽放的笑容。这场短暂的相遇,不仅让知识在陪伴中传递,更让青春的善意在童心种下种子。或许,这就是志愿服务的意义——用一天的温暖,照亮他们很久的路。
作者署名:通讯员 范磊 刘旭
-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