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足迹印南泥 精神薪火永相传——资环学院南泥湾绿色发展调研团开展主题社会实践
张圣 孙士淇/文 孙士淇 王相与/图
调研团队步入南泥湾村村史馆,立刻被馆内庄重而富有历史底蕴的氛围所吸引。在讲解员的引导下,队员们依次参观了记录南泥湾历史变迁的各个展区。馆内陈列的丰富历史图片、文献资料和珍贵实物,系统展示了这片土地从昔日荆棘遍野、人烟稀少的“烂泥湾”,在军民团结奋斗下,如何一步步建设成为“陕北好江南”的非凡历程。队员们尤为关注那些反映生产方式的展品,如开荒拓土使用的各类农具、记录军民合力兴修水利和改良土壤的图文资料。这些展品无声地诉说着当年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革命先辈们如何尊重自然规律,依靠双手和智慧,因地制宜发展生产,改善生态环境,生动诠释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的丰富内涵。

图 1 团队产业了解南泥湾的历史沿革情况
调研团成员与村史馆工作人员进行了专题访谈交流。工作人员向队员们详细介绍了村史馆的建馆理念、展陈思路,以及南泥湾精神在当地代代相传、特别是其艰苦奋斗、尊重自然、建设家园的精神内核如何融入当代乡村发展与生态保护实践的情况。交流中,工作人员结合史料和现实案例,阐述了南泥湾精神中蕴含的因地制宜、自力更生发展生产的思想,对今天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绿色振兴的启示意义。这些介绍帮助队员们将历史经验与现实发展需求更好地联系起来。
此次深入南泥湾村村史馆的参观学习,对资环学院的学子而言,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和专业认知的深化。通过实地感受那段战天斗地、改造山河的历史,尤其是其中蕴含的尊重自然、合理利用资源的朴素生态实践,队员们对“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有了更具象、更贴近专业视角的理解。他们认识到,绿色发展理念并非凭空而来,其根脉深植于中华民族尊重自然、辛勤耕耘的传统,并在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得到淬炼与升华。

图 2 团队合影
-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