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校园网,大学校园门户网站
搜索

南泥湾马坊村探访绿色农业转型之路,金伯利农场有机实践成效显著


舒子亦 孙士淇/  孙士淇 王相与/
 
         贝贝南瓜吊蔓栽培、秸秆菌棒循环利用、绿色防控替代农药——一座位于延安南泥湾镇的农场正在探索农业绿色发展的新路径。2025年8月8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环学院赴陕西省延安市南泥湾绿色发展调研团”走进延安市南泥湾镇马坊村金伯利农场,一片绿意盎然的景象映入眼帘。整齐的田垄上,贝贝南瓜藤蔓沿着支架茁壮成长,工人们正忙着检查作物长势。

         "我们种植的贝贝南瓜根本不愁销路,每斤能卖到普通南瓜的3-5倍。"农场技术员介绍说,这些南瓜采用吊蔓栽培技术,让果实离地生长,避免了传统地爬式种植容易导致的果形不整和病虫害问题。


图 1 金伯利农场特色种植工艺
 
特色种植,贝贝南瓜成为"金疙瘩"
 
         金伯利农场作为南泥湾地区绿色农业发展的示范点,近年来重点发展了贝贝南瓜这一特色作物。与传统南瓜不同,贝贝南瓜个头小巧,口感粉糯香甜,市场需求旺盛。农场采用了立体栽培模式,配合膜下滴灌技术,不仅节约了土地和水资源,还显著提高了果实品质。"我们一个棚一茬能产2000多斤贝贝南瓜,主要销往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高端市场。"技术员表示。在施肥方面,农场减少了化肥使用量,转而增加有机肥和生物菌肥的投入,既改善了土壤结构,又提升了南瓜的口感和营养价值。


图 2 调研团成员参观农场大棚内设施
 
循序渐进,有机转型平稳过度
 
         农业绿色转型最难的是改变农户长期形成的种植习惯。金伯利农场采取了渐进式改革路径,逐步引导农户接受绿色种植理念。“我们最初也遇到了阻力。”农场负责人坦言,“当产量出现暂时性下降时,我们通过政策补贴和高端市场溢价来保障农户收入,让大家看到绿色农业的长远效益。”农场还建立了示范田块,让农户亲眼看到有机种植的效果。同时定期组织技术培训,邀请农业专家现场指导,帮助农户掌握绿色防控、生态调控等关键技术。
 
循环利用,农业废弃物变废为宝
 
         在金伯利农场,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得到了有效利用。秸秆、果树枝条等不再是负担,而是宝贵的资源。团队参观时看到,农场将秸秆粉碎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同时与当地食用菌企业合作,将果树修剪的枝条作为生产香菇的培养基料。“产菌后的菌渣我们再加工成有机肥还田,形成了一条生态循环链。”农场工作人员介绍说,这种模式既减少了环境污染,又创造了额外经济收益。
 
绿色防控,坚持可持续发展
 
          面对病虫害威胁,金伯利农场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建立了完善的生物防控体系。团队在田间看到了防虫网、黏虫板、杀虫灯等物理防治设施,这些都是化学农药的替代手段。“我们只在必要时才使用生物农药,坚决杜绝高毒农药。”农场技术人员强调。农场还配备了病虫观测点,利用自动虫情测报灯等设备进行日常监测,力争早发现、早预警、早防治,最大限度减少病虫害损失。

         尽管取得了显著成效,金伯利农场在绿色发展道路上仍面临不少挑战。废弃农膜回收就是其中之一。“地膜回收主要靠人工,效率低、成本高。”农场负责人表示,许多农户认为捡拾地膜费时费力,积极性不高。加上后续处理产业链不完善,导致回收工作难以大规模开展。为此,农场正在探索使用加厚耐用地膜和全生物可降解地膜,从源头减少污染。同时也在争取政策支持,建立更完善的回收利用体系。
 
         金伯利农场已经与高端市场、生鲜电商平台建立联系,贝贝南瓜等特色产品因其品质优良,售价远高于普通农产品。未来,农场计划引入专业团队或培养本土人才,尝试开展直播带货,讲述南泥湾绿色农业故事,进一步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离开金伯利农场时,夕阳下的田垄泛着金光。这片曾经荒芜的土地,如今正通过绿色农业的实践,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图 3 调研团成员与马坊村书记合影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