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泥湾畔马坊村——红色土地上的绿色蝶变
李赫阳 孙士淇/文 孙士淇 王相与/图
驻村干部:绿色转型的“领路人”
“过去卖鸡蛋的商贩都不愿进村,如今全国游客争相打卡!”驻村干部同敏指着村头的金伯利农场介绍。这位扎根马坊村3年的女干部,亲历了村庄从基础设施改造到产业融合的蜕变。在她的协调下,马坊村推行“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成立润农合作社,将2850亩土地流转给金伯利农场,户均年增收超6000元。同敏的搭档郭前延则聚焦技术赋能。他带领团队引入中国电信“天翼云眼”系统,在村办酱菜厂实现生产全流程监控。“从种子到餐桌,绿色生产看得见!”郭前延说。目前该厂日产能10万袋,年产值500万元,30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驻村干部:绿色转型的“领路人”

图1 调研队员在南泥湾镇人民政府与马坊村驻村干部合影
金伯利农场:科技赋能的“绿色产业”
农场大棚内,贝贝南瓜悬于藤蔓,工人正为瓜秧吊蔓。技术员刘娜介绍:“我们全程用农家肥,物联网监测温湿度,订单直供华润超市。”这座由南泥湾集团打造的现代农业园,拥有89栋双拱棚、14栋连栋温室,采用“订单农业+有机种植”模式,成为延安高品质果蔬的孵化器。农场还承担着生态科普功能。陕北特色杂粮科普示范基地种植了糜子、荞麦等50类作物,与中小学合作开发劳动课程。“孩子们在田间课堂认识生态农业,比书本教育更生动!”开发区干部张峰说。
金伯利农场:科技赋能的“绿色产业”

图2 调研队员俯瞰金伯利农场
绿色红利:生态与经济的双赢
-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