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校园网,大学校园门户网站
搜索

南泥湾畔马坊村——红色土地上的绿色蝶变


李赫阳 孙士淇/文  孙士淇 王相与/图
 
         走进陕西省延安市南泥湾镇马坊村,主题鲜明的墙绘与整齐的温室大棚相映成趣,曾经的“烂泥湾”如今已是“陕北好江南”的乡村振兴样板。2025年8月7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环学院赴陕西省延安市南泥湾绿色发展调研团”深入马坊村,探访驻村干部同敏、郭前延,解码绿色发展的“马坊路径”。

驻村干部:绿色转型的“领路人”​​
 
         “过去卖鸡蛋的商贩都不愿进村,如今全国游客争相打卡!”驻村干部同敏指着村头的金伯利农场介绍。这位扎根马坊村3年的女干部,亲历了村庄从基础设施改造到产业融合的蜕变。在她的协调下,马坊村推行“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成立润农合作社,将2850亩土地流转给金伯利农场,户均年增收超6000元。同敏的搭档郭前延则聚焦技术赋能。他带领团队引入中国电信“天翼云眼”系统,在村办酱菜厂实现生产全流程监控。“从种子到餐桌,绿色生产看得见!”郭前延说。目前该厂日产能10万袋,年产值500万元,30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图1 调研队员在南泥湾镇人民政府与马坊村驻村干部合影

金伯利农场:科技赋能的“绿色产业”​​
 
         农场大棚内,贝贝南瓜悬于藤蔓,工人正为瓜秧吊蔓。技术员刘娜介绍:“我们全程用农家肥,物联网监测温湿度,订单直供华润超市。”这座由南泥湾集团打造的现代农业园,拥有89栋双拱棚、14栋连栋温室,采用“订单农业+有机种植”模式,成为延安高品质果蔬的孵化器。农场还承担着生态科普功能。陕北特色杂粮科普示范基地种植了糜子、荞麦等50类作物,与中小学合作开发劳动课程。“孩子们在田间课堂认识生态农业,比书本教育更生动!”开发区干部张峰说。


图2 调研队员俯瞰金伯利农场
 
绿色红利:生态与经济的双赢​
 
         绿色发展激活了马坊村的 “沉睡资源”:在农旅融合方面,米兰花酒店、1938 精酿坊与窑洞民宿形成产业链,旅游旺季日均游客达 400 人,民宿年收入每户可达 4 万元;循环经济领域,林下种植丹参等中药材 28 亩,秸秆被加工成饲料供应生态养殖场,废弃物利用率超 90%;数字赋能上,5G 网络覆盖全村,“智慧翼房” 系统提升了民宿体验,农产品还通过阿里巴巴、华润等渠道销往全国。2024 年,马坊村集体收入突破 55 万元,人均纯收入 2.3 万元,较 2016 年增长近 3 倍。站在新建的党徽广场上,同敏信心满满地表示:“明年我们要让村集体收入冲上 260 万,把马坊村建成全国绿色振兴的典范。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