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校园网,大学校园门户网站
搜索

运河畔的青春课堂

天刚刚拂晓,这日正是8月12日,几名身着志愿者服装的年轻人整装待发。他们正是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暑期志愿教学服务团队的大学生志愿者们,由组长朱益凡带队,携带着花费心力的教学用品和活动方案,奔赴扬州市宝应县小太阳教育托管中心,进行他们准备许久的暑期社会实践教培活动。

智慧启蒙的破壁实验

"原来数学藏在妈妈买的菜里!"在小太阳中心教室,志愿者将市集物价表转化为应用题素材,使计算训练贴近生活本质。针对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的英语"哑巴"现象,团队开发"声临其境"训练法:用动画片片段配音消除开口恐惧,使参与学生口语输出量提升。更创新的是"情绪温度计"工具——孩子们用不同颜色贴纸表达心情变化,让心理关怀可视化。

行走的运河文明课

午后研学巧妙链接地域文化。在宝应中学,无人机编程演示引发未来畅想;运河堤岸的实地教学中,志愿者以运粮船变迁史为轴,串联水利工程、商贸民俗等知识点。当孩子们接触这些,沉寂的历史骤然鲜活。

可持续关爱的长效设计

离别时分建立的"成长云档案"体现长远规划:团队为每个孩子建立学习跟踪表,联合高校资源开通"周四名师直播间";收集的心愿卡将作为返校公益提案依据。令人动容的是,曾受助的当地大学生主动加入联络组,让爱心接力形成闭环。

暮色中的合影定格真挚笑脸,载满教学日志的归途亦是新起点。当现代教育理念穿过运河烟波滋润乡土幼苗,"红心研墨"的故事已然成为青年担当的最佳注脚。

作者署名:通讯员 范磊  刘旭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