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校园网,大学校园门户网站
搜索

南工程学子邳州暑期实践:红色寻踪忆初心 乡村感悟促成长

  七月的邳州,烈日当空。南京工程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星火兴乡"实践团的学子们怀着对家乡的深情,踏上了为期十天的暑期实践之旅。这支邳州籍学子组成的团队,用脚步丈量家乡热土,以专业知识服务乡村振兴,在火热的七月书写下动人的青春篇章。

  "这些文物让我仿佛触摸到了历史的温度。"在邳州市博物馆,队员张研研凝视着戴蔚侠烈士的家书,眼眶湿润。泛黄的信纸上,字迹依然清晰有力,记录着革命先烈的坚定信仰。在侯德明艺术展区,近百幅画作以独特的艺术语言,讲述着邳州的历史变迁,让学子们在艺术熏陶中感受红色基因的传承。

  王杰烈士纪念馆内,"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深深震撼着每位队员。"我们要用代码编写初心,用创新传承精神。"队长白雪莲的话道出了大家的心声。队员们创新采用VR技术,让红色故事"活"了起来,吸引了更多年轻人关注革命历史。

  走进省级示范村议堂村,队员们被眼前的景象深深吸引。白墙黛瓦的民居整齐排列,老人食堂里飘来阵阵饭香,智慧农业示范区里无人机正在作业。"这还是我记忆中的那个农村吗?简直是个现代化社区!"队员张山龙举着相机不停拍摄,脸上写满自豪。在村里的游客中心与农产品展示馆,南工程实践团了解到,议堂村正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与独特的乡土风情,大力发展柳编、红色研学等产业。搬迁后整合的土地上,水稻与柳枝长势良好、相互映衬,不仅使村集体收入持续增长,也让村民生活越发宽裕。杨泽凡看着眼前的丰收景象,笑着说:“把土地钻研透彻、利用充分,老百姓才能真正品尝到发展的硕果。”

  实践期间,南工程团队成员还走进村活动室,为孩子们讲述小萝卜头狱中坚持学习、王杰舍己救人的感人故事,带领他们诵读《童心向党》,并展示我国在航天和人工智能领域取得的卓越成就。“我也要好好念书,长大了当科学家,为国家贡献力量!” 孩子们稚嫩却坚定的声音,让现场充满了温暖与感动。

  回顾此次暑期实践,南工程团队成员均表示收获满满。周丹宇说:“红色故事为我们指明了精神方向,乡村的巨大变迁让我们真切感受到实干的价值。作为南工程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未来我想把数字化技术带回故乡,用代码为乡村振兴描绘更美好的蓝图。这是我们从家乡汲取的精神力量,也是我们对家乡许下的青春承诺。”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