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校园网,大学校园门户网站
搜索

社区公益课堂开课 趣味数学伴成长

2025年7月24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以生动故事引入、趣味游戏互动、动手手工实践为核心环节,社区公益课堂为幼儿们推开了探索数学奥秘的大门。在这场充满欢声笑语的活动中,孩子们不仅在玩乐中掌握了基础数学概念,志愿者们也在知识传递的过程中收获了心灵的充实与成长,真切诠释了“予人帮助暖人心,自我收获亦芬芳”的志愿精神内涵。
 

聚焦教学难点 创新模式拓思路
 
数学作为重要基础学科,其抽象特性常让幼儿产生距离感。在传统教学场景中,许多孩子觉得数字运算、图形认知单调无趣,难以培养持续的学习热情。为解决这一问题,志愿者团队通过前期走访调研,确定以"趣味化互动"为核心思路,研发适合幼儿认知规律的数学教学模式。"我们想让孩子们明白,数学不是课本上的枯燥符号,而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有趣现象。"志愿者团队组织者介绍,筹备阶段便明确了"在体验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的教学宗旨。
 
精细筹备保质量 匠心设计显用心
 
为确保活动效果,志愿者团队进行了周密筹备。针对幼儿认知特点,他们设计了图文结合的教学素材,把抽象的数学原理转化为生动的图画和通俗的讲解;为调动参与积极性,专门准备了卡通文具、益智小玩具等奖励品,用于表彰积极互动的孩子;考虑到幼儿注意力持续时间,反复调整活动环节时长,保证每个内容既有教育意义又不失趣味性。经过多周精心准备,一套涵盖故事讲解、游戏体验、手工创作、情景扮演的教学体系最终落地。
 
故事引路启思维 情景扮演增乐趣
 
活动当天,东安社区活动中心洋溢着欢快氛围。志愿者们以童趣故事开场,通过《小兔分萝卜》的情景故事引入数量概念,当问到"兔妈妈拔了8个萝卜,分给3只小兔,每只小兔能分到几个"时,孩子们立刻踊跃举手回答,现场气氛迅速升温。随后开展的《小兔分萝卜》情景扮演活动将氛围推向高潮,孩子们分别扮演兔妈妈、小兔和记录员,在"分萝卜"的过程中练习数量分配,在"记数量"的环节中理解数字应用,在轻松互动中完成了基础数量概念的学习。
 
手工创作探规律 实践操作助认知
 
手工创作环节成为孩子们的最爱。志愿者们分发彩色卡纸、安全剪刀和胶棒,指导孩子们剪出长方形、圆形、五角星等不同形状。"你看我做的太阳是圆形的,光芒是三角形的!"一名小朋友骄傲地展示自己的作品。在积木拼搭区域,孩子们用各种形状的积木搭建"数字乐园",在动手拼摆中直观感知图形特征,理解几何概念和空间关系。志愿者们在旁细致指导,将"大小""多少""对称"等数学知识巧妙融入创作过程。
 
益智游戏学知识 快乐互动促参与
 
益智游戏区域同样人气高涨。数字拼图前,孩子们专注地拼接数字卡片;图形配对游戏中,他们通过观察形状完成正确配对;数字接龙活动里,简单的数字序列变化让孩子们充满好奇。每当孩子完成游戏挑战,志愿者们都会及时给予掌声鼓励和小奖品奖励,这些正向激励有效提升了孩子们的参与积极性,不少性格内向的孩子也逐渐主动加入到互动中。
 
志愿感悟共提升 方案优化谋长远
 
活动结束后,志愿者团队召开了总结交流会,大家纷纷分享参与感悟。"看到孩子们专注的眼神和开心的笑容,所有的付出都变得值得。"一位志愿者深有感触地说。团队成员共同认识到,幼儿数学教育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更需要充满爱心的引导、足够的耐心和创新的教学思路。他们表示,将结合本次活动反馈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增加生活场景类数学体验项目,科学规划各环节时间分配,提升活动的针对性和实际效果。
 
公益教学播种子 志愿精神传温暖
 
此次东安社区趣味数学志愿服务活动,用真诚爱心搭建起知识传递的纽带,用创新方式点燃了幼儿的学习热情。志愿者们用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志愿服务理念,让数学知识在轻松氛围中融入孩子们的认知。未来,随着活动方案的不断完善,这项充满温度的公益教学活动将惠及更多社区儿童,让数学学习的兴趣种子在社区沃土中生根发芽,让志愿服务的温暖力量照亮更多成长旅程。
 
作者署名:通讯员 吕蕊月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