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徽墨匠心,赋能乡村振兴——“三下乡”团队走进胡开文墨业有限公司
为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体悟非遗技艺中的工匠精神与文化价值,2025年7月3日,巢湖学院“三下乡”实践团队奔赴胡开文墨业有限公司,以徽墨为媒,开启一场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探索之旅。
一、溯源徽墨:解码文化传承密码
胡开文墨业,作为徽墨制作技艺的传承典范,承载着徽州大地数百年的文化记忆。实践团队踏入公司,古雅的制墨工坊、陈列着历代墨品的展示区,瞬间勾勒出徽墨传承的历史长卷。在专业讲解员的引领下,团队成员沉浸式了解徽墨制作的“根基”——材料选用与工序传承。
“徽墨之妙,贵在选料。”讲解员介绍,上乘徽墨以桐油烟、松烟为“骨”,佐以珍珠粉、麝香等珍贵辅料,再融入当地清澈泉水,经炼烟、和胶、杵捣、成型等数十道工序,方能成就墨色浓润、书写流畅的品质。从选料到成墨,每一步都遵循古训,凝聚着匠人的智慧与坚守,更承载着徽州文化的独特基因。
二、实践体验:触摸工匠精神温度
实践环节,团队成员深入制墨车间,开启“沉浸式”体验。在老师傅的指导下,大家手握木锤,对墨的初始原料——墨坯,进行反复捶打。看似简单的动作,实则大有学问:力度需均匀,否则墨坯易开裂;节奏要稳定,才能让原料充分融合。一锤又一锤,手臂逐渐酸痛,却让成员们真切体会到“慢工出细活”的深意。“一块墨锭,要历经成百上千次捶捣,这份坚持,正是工匠精神的体现!”团队成员王蓉感慨道。
紧接着的描金体验,更是将“精细”二字刻入大家心中。手持纤细笔锋,蘸取金粉,在墨锭表面勾勒图案,稍有颤抖便前功尽弃。从起笔的小心翼翼,到收笔的全神贯注,成员们深刻领悟:这不仅是装饰,更是对匠心的极致雕琢。“描金时,心要静、手要稳,就像守护传统文化,容不得半点浮躁。”老师傅的话,让工匠精神的内涵在实践中具象化。
三、融合探索:赋能乡村振兴路径
交流座谈中,团队与公司匠人、管理人员围绕“徽墨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展开探讨。胡开文墨业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公司以徽墨非遗技艺为核心,开发文创产品、打造研学基地,吸引游客体验制墨工艺,带动周边民宿、餐饮发展,为乡村注入活力。“我们不仅要传承技艺,更要让徽墨成为乡村振兴的‘文化引擎’。”
实践团队成员深受启发,结合专业知识提出建议:借助新媒体平台推广徽墨文化研学游,设计“徽墨+”特色文创,联动乡村旅游资源打造文化体验线路……“徽墨是传统文化瑰宝,更是乡村振兴的宝贵资源。我们要当好‘传播者’,让文化魅力转化为发展动力!”团队成员黄文彪的发言,道出大家的心声。
四、传承使命:让青春力量点亮未来
返程路上,成员们捧着亲手参与制作的徽墨,思绪万千。此次胡开文之行,不仅解码了徽墨制作的“材料密码”与“工序智慧”,更让大家看到传统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无限可能。未来,实践团队将持续发挥青春力量,通过校园宣讲推广徽墨文化、协助开发文创产品、宣传乡村研学游等方式,讲好“徽墨+乡村振兴”故事,让千年传承的匠心,持续照亮文化传承与乡村发展的漫漫长路。
(文/李心芸 图/王蓉、卢亚翔 指导老师/陈凯、贾绍俊)

胡开文墨业,作为徽墨制作技艺的传承典范,承载着徽州大地数百年的文化记忆。实践团队踏入公司,古雅的制墨工坊、陈列着历代墨品的展示区,瞬间勾勒出徽墨传承的历史长卷。在专业讲解员的引领下,团队成员沉浸式了解徽墨制作的“根基”——材料选用与工序传承。
“徽墨之妙,贵在选料。”讲解员介绍,上乘徽墨以桐油烟、松烟为“骨”,佐以珍珠粉、麝香等珍贵辅料,再融入当地清澈泉水,经炼烟、和胶、杵捣、成型等数十道工序,方能成就墨色浓润、书写流畅的品质。从选料到成墨,每一步都遵循古训,凝聚着匠人的智慧与坚守,更承载着徽州文化的独特基因。

实践环节,团队成员深入制墨车间,开启“沉浸式”体验。在老师傅的指导下,大家手握木锤,对墨的初始原料——墨坯,进行反复捶打。看似简单的动作,实则大有学问:力度需均匀,否则墨坯易开裂;节奏要稳定,才能让原料充分融合。一锤又一锤,手臂逐渐酸痛,却让成员们真切体会到“慢工出细活”的深意。“一块墨锭,要历经成百上千次捶捣,这份坚持,正是工匠精神的体现!”团队成员王蓉感慨道。


交流座谈中,团队与公司匠人、管理人员围绕“徽墨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展开探讨。胡开文墨业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公司以徽墨非遗技艺为核心,开发文创产品、打造研学基地,吸引游客体验制墨工艺,带动周边民宿、餐饮发展,为乡村注入活力。“我们不仅要传承技艺,更要让徽墨成为乡村振兴的‘文化引擎’。”
实践团队成员深受启发,结合专业知识提出建议:借助新媒体平台推广徽墨文化研学游,设计“徽墨+”特色文创,联动乡村旅游资源打造文化体验线路……“徽墨是传统文化瑰宝,更是乡村振兴的宝贵资源。我们要当好‘传播者’,让文化魅力转化为发展动力!”团队成员黄文彪的发言,道出大家的心声。

返程路上,成员们捧着亲手参与制作的徽墨,思绪万千。此次胡开文之行,不仅解码了徽墨制作的“材料密码”与“工序智慧”,更让大家看到传统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无限可能。未来,实践团队将持续发挥青春力量,通过校园宣讲推广徽墨文化、协助开发文创产品、宣传乡村研学游等方式,讲好“徽墨+乡村振兴”故事,让千年传承的匠心,持续照亮文化传承与乡村发展的漫漫长路。

-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