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助乡村兴 | 黔山侗韵承非遗,青春耘梦振乡兴
2025年8月,西北工业大学 “侗歌耘梦” 实践队怀揣文化探索热忱,踏遍贵州山水,先后深入贵阳市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开展一场文旅探索与非遗传承深度交织的社会实践。漫步黎平县肇兴镇翘街古城,青石板路承载着岁月痕迹,队员们俯身触摸历史与现代交融的温润质感;驻足肇兴侗寨鼓楼歌堂,悠扬侗歌萦绕耳畔,切身感受非遗文化生生不息的鲜活脉动;攀登堂安梯田,层层稻浪在风中起伏,亲眼见证农耕文明在新时代的延续与焕新 —— 这三处特色地标,正是新时代文旅产业与非遗文化同频共振,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的生动缩影。
在西北工业大学校图书馆的指导下,“侗歌耘梦” 实践队联动贵州省人民政府、团省委及贵州大学,共同召开乡村振兴专题研讨会,汇聚政企校多方智慧,精心擘画社会实践路线;以深耕实地的调研为支撑,团队高质量完成约十万余字的调研材料,用详实数据与深度分析记录乡村发展脉络。凭借扎实的实践成效与鲜明的示范价值,该项目成功入选 2025 年 “青春长征” 专项活动优秀案例,成为高校青年赋能乡村振兴的亮眼答卷。
在共青团中央委员、五四奖章获得者陆永江老师的悉心指导下,“侗歌耘梦” 实践队队员深度研习侗族蜡染、扎染等传统非遗技艺。他们突破传统边界,将当代国风纹样与古法描制技艺有机融合,亲手创作出具现代审美与民族特色的精美染布作品,让非遗在创新中焕发新生。此外,实践队在彦婷刺绣非遗手工坊成功举行西北工业大学社会实践基地挂牌仪式,该联络点凭借优质的实践保障与协同成效,获评共青团中央优秀社会实践联络点,为校地共建赋能非遗传承与乡村振兴搭建起坚实桥梁。
队员们循着侗族文化脉络走进肇兴侗寨,以沉浸式体验触摸民族文化的鲜活肌理。当悠扬的侗族大歌在鼓楼间响起,队员们侧耳聆听、逐句学唱,在多声部合唱的婉转韵律中,读懂侗族先民以歌传情的生活智慧;随后,队员们循着风雨桥的木构纹路探寻其演变历史,从古时遮风挡雨的实用建筑,到如今承载民族记忆的文化符号,深入解锁每一处榫卯背后的匠心传承,让青春在深度参与文化传承的实践中绽放别样活力。
实践队员们沿着山间步道走进古老的堂安梯田。晨雾尚未散尽,层层田垄如碧绸叠铺山间,倒映着云影天光,队员们俯身触摸湿润的田埂,在高低错落的稻浪间,真切感受侗族先民 “顺天应地” 的农耕智慧。队员们亲手参与米酒酿造:从泡米、蒸粮到拌曲发酵,在古朴的酿造技艺里,见证粮食蜕变为佳酿的过程;待醇厚酒香萦绕鼻尖,再尝一口手工制作的清甜冰浆,冰凉的口感混着米香在舌尖化开,一热一凉间,不仅品味到侗族饮食的独特风味,更让这场实践之旅多了几分烟火气与亲切感。
-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