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大学实践团:以艺术之笔绘乡村,让澳东农产“匣”藏真味
当艺术设计遇上乡土农产,会碰撞出怎样的振兴火花?近日,华侨大学艺术赋能乡村振兴“食光绘色·匣藏真味”实践团走进澳东村,以笔为犁、以设计为种,为当地茶油、蜂蜜、白粿、面线四款特色农产量身打造包装,让乡土美味穿上“文化新衣”,助力农产走出大山。
实践团初到澳东村便沉下身子,用脚步丈量乡土:跟着茶农穿梭油茶林,记录茶油从压榨到沉淀的匠心;围在蜂农身边,观察蜂蜜采收的甜蜜过程;走进白粿作坊,感受石磨转动间的古早风味;驻足面线晾晒场,捕捉阳光下面线舞动的灵动。每一次走访都是一次灵感积累,队员们将澳东村的山水风光、民俗文化、劳作场景化作设计元素,融入包装创作。
针对四款农产的特性,实践团精准定位设计方向:茶油包装以油茶林的翠绿为主色调,搭配手绘茶农劳作图景,既凸显自然健康属性,又传递传统工艺温度;蜂蜜包装采用暖黄色系,模拟蜂巢纹理的肌理感,瓶贴处绘有蜜蜂采蜜的卡通形象,兼顾童趣与辨识度;白粿包装提取作坊石磨、木蒸的复古元素,用浅棕色还原谷物本真,包装侧边附有白粿烹饪小贴士,实用又贴心;面线包装则以白色为底,用简洁线条勾勒面线晾晒场景,搭配“阳光晒制·手工细作”的文字,突出原生态优势。
实践团初到澳东村便沉下身子,用脚步丈量乡土:跟着茶农穿梭油茶林,记录茶油从压榨到沉淀的匠心;围在蜂农身边,观察蜂蜜采收的甜蜜过程;走进白粿作坊,感受石磨转动间的古早风味;驻足面线晾晒场,捕捉阳光下面线舞动的灵动。每一次走访都是一次灵感积累,队员们将澳东村的山水风光、民俗文化、劳作场景化作设计元素,融入包装创作。
针对四款农产的特性,实践团精准定位设计方向:茶油包装以油茶林的翠绿为主色调,搭配手绘茶农劳作图景,既凸显自然健康属性,又传递传统工艺温度;蜂蜜包装采用暖黄色系,模拟蜂巢纹理的肌理感,绘有蜜蜂采蜜的卡通形象,兼顾童趣与辨识度;白粿包装提取作坊石磨、木蒸的复古元素,用浅棕色还原谷物本真,包装侧边附有白粿烹饪小贴士,实用又贴心;面线包装则以白色为底,用简洁线条勾勒面线晾晒场景,搭配“阳光晒制·手工细作”的文字,突出原生态优势。
“以前我们的农产好,但包装土,很难卖出好价钱。现在有了这些漂亮包装,看着就有档次!”澳东村村民拿着新包装的茶油,脸上满是欢喜。实践团不仅完成包装设计,还协助村民优化产品规格、制定简易品牌介绍,手把手教村民使用包装提升产品陈列效果。看着一件件带着艺术气息的农产包装从设计图变为实物,队员们深刻体会到“艺术赋能”的真正意义——不仅是美化产品,更是为乡村产业注入新活力,为村民打开增收新路径。
此次实践,是华侨大学以艺术之力服务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实践团成员表示,未来将持续关注澳东村农产销售情况,结合市场反馈优化设计,让更多乡土美味借助“艺术包装”走向更广阔的市场,让文化之美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持续绽放光彩。
-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