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校园网,大学校园门户网站
搜索

金伯利农场探秘,现代农业重塑南泥湾基因


李赫阳 孙士淇/文  王相与 孙士淇/图​
 
       400余座温室大棚在黄土高原上铺展,贝贝南瓜的藤蔓攀上智能滴灌架,无人机掠过绿浪翻滚的杂粮田——这里是南泥湾镇马坊村的金伯利农场。2025年8月7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环学院赴陕西省延安市南泥湾绿色发展调研团”深入延安现代农业的“心脏”,揭开红色沃土上的绿色革命。

科技农耕:让黄土产出“黄金”​​
 
         “传统耕作靠经验,我们靠数据说话!”农场技术总监冯耀打开手机APP,大棚内温湿度、光照数据实时跳动。农场引入荷兰智能温室技术,双拱棚采用双层覆膜保温,节水滴灌系统节水量达40%。在育苗温室,番茄苗根系浸泡在营养液中,工人通过pH值监测仪精准施肥。最具特色的是“南泥湾品牌+订单农业”模式。“贝贝南瓜直供香港,杂粮礼盒贴上‘南泥湾’商标溢价30%。”冯耀举起一盒富硒小米介绍。通过华润万家渠道,农场年销售农产品2000吨,带动周边6个村庄标准化种植。


图1 调研队员参观农场
绿色基因:从垦荒精神到生态农业​
 
         农场西北角的陕北特色杂粮科普示范基地,成为红色教育的活教材。63 亩试验田划分为 “南泥湾大生产” 历史展示区与现代农业区:前者复刻 1941 年三五九旅垦荒场景,后者展示无人机播种、生物防虫技术。“我们要把艰苦奋斗精神种进年轻人心里!” 市农科院专家刘小进在田间指导学生疏苗。绿色理念贯穿生产全程:土壤修复方面,通过玉米大豆轮作改善板结,用蚯蚓肥替代化肥;循环利用上,菜叶被加工成饲料,雨水收集系统用于灌溉果园;低碳运营中,棚顶光伏板供电,电动运输车实现零排放。


图2 温室大棚中的智能化设备
乡村振兴:传统农业与现代科技深入结合​​
 
         农场不仅是生产基地,更是人才摇篮。46岁的村民杜军娃从矿工转型为农场技术员:“以前下矿井提心吊胆,现在学种瓜果月入3000元!”农场开设“田间学校”,培训村民掌握物联网操作、有机认证标准,已有50人获职业农民证书。随着二期智能温室投产,农场将联合得润坊酱菜厂开发富硒辣椒酱、香菇丸子等深加工产品。“让农产品利润留在农村,让农民成为产业链受益者!”村支书李新说。2023年,农场已经带动村集体增收75万元,未来三年目标将直指260万。
 

图3 调研团成员俯瞰金伯利农场温室大棚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