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传承染春秋 青春践行南泥湾——专访植物染研学创始人李金豹
黄品璋 孙士淇/文 孙士淇 王相与/图
破界:古法新用的传承密码
“通过植物染,我们可以让生活在城市的人们更真切得接触到大自然。”面对调研团成员,李金豹展示其独创的创业理念。从985高校高材生到研学游创业者,李金豹在机缘巧合下了解到蓝染,从此开启了与“自然”相伴的创业之路。李金豹在闲置窑洞中构建起全国首个红色染织工坊聚落,不仅复原了359旅战士用黑格兰树根染制军装的历史技艺,更挖掘出黄芩染、杏仁染等失传工艺,让都市青年在扎染体验中触摸历史温度,用靛蓝染布串联起大生产运动的纺车声与现代直播间的流量密码,最终在传统与创新的交织中,走出一条“非遗活化+红色赋能”的乡村振兴突围之路共生:工坊聚落的振兴实践
在李金豹的推动下,南泥湾植物染工坊与红色染织历史博物馆构建起文化生态闭环,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创新模式,将千年非遗技艺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动能。他带领村民种植本土染料植物,传授缝纫扎染技艺,产品经电商平台销往全国,2025年预计助力村集体经济增收67万元。更值得关注的是,李金豹将祖传技艺与现代工具结合,独创出传统植物染教学体系——自2022年春季开设专题班以来,已培养百余名学员,复原出黑格兰染军装、黄芩染等失传工艺。2025年7月,南泥湾村首届“红色巧娘”选拔赛激励了更多村民参与到乡村建设中来,多位村民用靛蓝染布讲述红色故事,让大生产运动的纺车声在直播间里重新回响。

铸魂:红色文脉的现代转译
李金豹创新性地将现代科技与网络传播深度融合,构建了"非遗活化+数字赋能"的乡村振兴新范式:以电商平台为基石创建"云上染坊"项目,通过系统化的技术培训与收益分红机制,有效激活了村民的新媒体创作潜能,在短视频制作、直播带货等领域形成全民参与的传播矩阵。这种模式不仅让南泥湾精神在互联网空间获得极大关注,更通过持续输出正能量文化内容,构建起“技术赋能创作-内容传播文化-收益反哺发展”的良性循环,真正实现文化传承与经济提升的同频共振,带领全村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