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校园网,大学校园门户网站
搜索

多元赋能,点亮乡村儿童暑期成长途

  为丰富乡村儿童暑期生活、助力综合素质提升,巢湖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化韵传槐星火实践团,于7月7日—11日奔赴槐林镇,开展“一院一镇一品”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以课业帮扶、化学科普、非遗体验、素质拓展等多元活动,为乡村儿童打造夏日成长新场景。
课业帮扶:搭建知识成长阶梯
  巢湖学院化韵传槐星火实践团深知知识与兴趣对成长的意义,首日便开启课业帮扶,为后续多元实践筑牢基础。每日上午9:00—11:00,实践团聚焦作业辅导,让知识答疑更具温度。志愿者化身为耐心“小老师”,针对数学难题,用生活案例拆解公式逻辑;辨析语文生字时,结合趣味故事讲解字形字义 。通过鼓励孩子主动思考、组队闯关解题等方式,营造专注轻松的学习氛围,既帮孩子扫清作业障碍,更引导养成“主动问、自主学”的良好习惯,为知识积累筑牢基础。

                                                               图为实践团成员辅导小朋友作业   崔柏浩摄
化学探秘:点燃科学好奇火种
       7月7日、8日下午,实践团以“化学实验 + 科普讲解”模式,带孩子们解锁科学乐趣。7月7日“神奇的色彩变化”主题实验中,“蓝海沉浮”里溶液酸碱性对颜色的改变、“荧光流星雨”中荧光物质的奇妙反应,让孩子目不转睛;志愿者边操作边讲解化学原理,互动解答“为什么会变色”等疑问,点燃探索热情。7月8日“彩虹桥”“色素遇上盐”实验,孩子们见证液体因密度差形成“彩虹”、盐粒让色素扩散速率改变的奇妙现象,还亲手操作实验步骤。实验后,志愿者结合“酸碱指示剂应用”“分子扩散原理”等知识,解析生活里“花朵变色”“调料混匀”的化学逻辑,让抽象知识变得直观可感 。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小朋友们一起做实验  屠金雨摄
非遗传承:涵养文化审美底蕴
  7月9日,实践团以“漆扇 + 扎染”双非遗体验,带孩子们触摸传统文化脉络。漆扇创作环节,成员化身“漆艺导师”,先讲述漆扇从古代宫廷到民间的传承历史,再介绍天然漆料、晕染工具用法。孩子们发挥创意,用蓝、紫、金等颜料搭配渐变色,在扇面绘制山水、花鸟图案,导师穿梭指导技法,让孩子在创作中理解漆艺“自然成趣、慢工出细活”的审美;扎染体验时,“小导师”用生动故事讲解“绞缬”演变,介绍纯棉方巾、板蓝根染料特性,示范捆扎、夹扎、折叠技法。孩子动手创作时,或折叠出“同心结”纹样,或用夹子夹出“花瓣”形状,再将布团浸入靛蓝染缸。实践团成员紧盯浸染时间,讲解“氧化发色让蓝色变深”的原理,提醒解开束缚时机。当孩子解开绳结,看到蓝白相间、独一无二的花纹时,惊喜的欢呼里,非遗审美与创造乐趣深深植入心间 。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小朋友们一起展示扎染成果  袁玲摄
多彩拓展:助力身心全面成长
  实践团同步开展多元素质拓展,为孩子成长注入“心理 + 实践”双动力。7月7日“快乐成长小秘诀”心理讲座,用“情绪小怪兽”故事、情景模拟游戏,教孩子识别愤怒、焦虑等情绪,掌握“深呼吸冷静法”“情绪树洞倾诉法”;折纸飞机活动里,孩子写下“想当科学家”“希望家人健康”等愿望,放飞承载期待的纸飞机,增添暑期欢乐。针对学习畏难问题,志愿者一对一辅导,分享“错题本整理法”“分步骤解题法”,帮孩子克服学习恐惧。后续还开展合唱比赛、趣味运动会,“团结协作接力赛”“创意歌曲改编”等环节,让孩子在实践中提升心理素质、锻炼团队能力,实现暑期成长多维突破。
                                              图为实践团成员为小朋友们讲解心理知识  廖荣静摄
                                                        图为实践团成员教小朋友折纸飞机  崔柏浩摄
  此次实践,巢湖学院化韵传槐星火实践团以知识为桥梁,为槐林镇儿童拓宽视野、点燃兴趣,也让团队成员在“教与学”中体悟志愿价值。未来,团队将持续深耕乡村公益,用高校专业力量赋能儿童成长,让青春在乡村振兴实践中闪光,续写高校服务社会的温暖篇章。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小朋友们的合影  崔柏浩摄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小朋友们的合影  杨谢超摄

2025-07-13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