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校园网,大学校园门户网站
搜索

踏访非遗故地 ——"儿童教育帮扶团"小马灯调研

巢湖学院“赴梅渚镇儿童教育帮扶团”怀揣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敬畏与探索之心,为深入学习《“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专程前往定埠,探访当地极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小马灯。
踏入这片承载着岁月记忆的院落,几座庙宇静静矗立,其中降福廟尤为壮观。这里虽与东平王封号无直接关联,却因唐朝爱国将领张巡的精神而被铭记。站在庙前,仿佛能感受到千年前那位将领在睢阳保卫战中,与将士们坚守孤城、宁死不屈的英气,那份精忠报国的赤诚,跨越时空,依然震撼人心,让人深切体会到民族精神的厚重。

图 1  张巡介绍 蒋佳乐供图
穿过回廊,同学们走进了小马堂。眼前的景象令人眼前一亮,十组小马灯整齐陈列,每一组都栩栩如生。这些小马灯以竹篾扎制骨架,糊上色彩艳丽的彩纸,再用各色丝线精心装饰,细节之处尽显巧思。它们不仅是精美的手工艺品,更对应着不同的历史人物,是宣城郎溪小马灯民俗表演中不可或缺的道具。想象着每逢节庆,表演者们举着这些小马灯,模仿战马奔腾的姿态穿梭跳跃,演绎出一段段精彩故事的场景,便能感受到其中涌动的生命力。

图 2 小马堂 蒋佳乐
随着调研的深入,同学们来到观音庙,浓郁的传统气息瞬间包裹了周身。明黄的帐幔绣着双龙图案,半掩着神像,为这里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两侧红底金字的长幡上,“延寿药师佛”“观世音菩萨”的字样清晰可见,传递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愿。案上的法器、烛台与“佛光普”红布相互映衬,营造出古朴肃穆的氛围。墙上绘制的莲花、山水细腻雅致,晕染出清幽意境。这方小小的天地,融合了匠人的巧思与民众的信仰,承载着岁月沉淀的文化,也藏着人们对好日子的期盼,每一个细节都彰显着传统宗教文化的独特魅力。

图 3 观音殿 蒋佳乐供图
最后,讲解员向同学们介绍了参与小马灯游行演员的服装及其背后的故事。相传明代时,定埠出了一位朝廷副使吕盛,他在云南为官期间勤勉奉公,家乡百姓为表怀念,便兴起了小马灯表演来纪念他。
 小马灯灯会有着固定的时间,一般从正月初一开场,到正月十八结束,表演者多为十二三岁的孩子。表演角色丰富多样,尤为特别的是,战将们的“马匹”由竹篾扎制、纸张糊成,分为马头和马尾两部分,分别绑在演员的腹前与腹后,造型精巧别致,尽显民间工艺的智慧。
此次对梅渚镇小马灯的调研,让团队成员们真切地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底蕴。小马灯不仅仅是竹篾与彩纸的结合,也不只是一场热闹的表演,它是当地历史的缩影,是民众情感的寄托,更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文化纽带。在那些孩童的演绎中,在那一盏盏小马灯的光影里,我们看到了非遗并非静止的标本,而是鲜活的生命体,在代代相传中不断延续着生机。
同学们深深意识到,非遗是培育文化自信的沃土,保护和传承非遗,就是守护我们民族的精神家园。未来,团队将继续关注非遗传承,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助力梅渚镇小马灯等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的活力,让文化传承与教育帮扶同频共振,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文化力量。
 
2025-07-13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