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江门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三下乡”非遗文化进乡村,童心共筑振兴梦
为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乡村文化繁荣发展,广东江门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乡村文化振兴志愿服务队于7月4日至6日走进江门乡村,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文化进乡村”系列活动。活动以龙舟文化、外海面非遗技艺、花生饼制作为主题,通过趣味课堂、AI技术赋能、传承人教学等形式,带领乡村儿童近距离感受非遗魅力,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龙舟文化启童心,趣味体验传精神
7月4日晚,志愿服务队以一场“龙舟知识小课堂”拉开了活动序幕。队员们通过原创AI电子绘本《咚咚鼓先生生气了!》,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向孩子们讲述了龙舟文化的起源与意义。孩子们在共读中仿佛置身于热闹的龙舟赛场,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随后的“龙舟积木拼搭”和“旱地龙舟比赛”更是将气氛推向高潮。孩子们分工合作,用木板和桨模拟划龙舟的场景,在欢声笑语中体会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图为参与活动的小朋友在拼搭龙舟积木。
外海面寻宝探非遗,小主播传播家乡美
7月5日上午,“外海面寻宝记”活动带领孩子们开启了一场非遗探秘之旅。通过AI绘本讲解和“历史卡片寻宝”游戏,孩子们了解了外海面从原料到成品的制作工艺,以及“侨乡”“竹升面”等关键词背后的文化故事。完成任务的孩子还获得了“非遗探秘小勋章”,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下午的“我是非遗小主播”活动中,孩子们用超轻黏土、水彩等材料创作外海面主题作品,并化身“小主播”,拍摄30秒短视频宣传家乡非遗文化。朋友圈集赞的互动方式不仅让孩子们收获了“非遗传播小达人”证书,更让外海面的故事传播得更远。
花生饼飘香,创意工坊展童心
7月6日,活动围绕“花生饼”展开。上午的花生饼制作体验馆中,非遗传承人现场讲解并示范制作工艺,孩子们亲手揉面、压模,体验传统美食的制作乐趣。下午的“花生趣味工坊”则通过谜语挑战和创意包装设计,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加深对江门文化的理解。一幅幅融入江门元素的包装设计,展现了孩子们对家乡文化的热爱与创意。
图为花生饼非遗传承人陈炳松在为小朋友讲解制作花生饼的工序。
此次“非遗文化进乡村”活动不仅让乡村儿童在寓教于乐中感受到非遗文化的魅力,更激发了他们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广东江门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乡村文化振兴志愿服务队将继续以文化为纽带,创新活动形式,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
图为团队成员与指导老师的合影留念。
龙舟文化启童心,趣味体验传精神
7月4日晚,志愿服务队以一场“龙舟知识小课堂”拉开了活动序幕。队员们通过原创AI电子绘本《咚咚鼓先生生气了!》,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向孩子们讲述了龙舟文化的起源与意义。孩子们在共读中仿佛置身于热闹的龙舟赛场,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随后的“龙舟积木拼搭”和“旱地龙舟比赛”更是将气氛推向高潮。孩子们分工合作,用木板和桨模拟划龙舟的场景,在欢声笑语中体会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图为参与活动的小朋友在拼搭龙舟积木。
外海面寻宝探非遗,小主播传播家乡美
7月5日上午,“外海面寻宝记”活动带领孩子们开启了一场非遗探秘之旅。通过AI绘本讲解和“历史卡片寻宝”游戏,孩子们了解了外海面从原料到成品的制作工艺,以及“侨乡”“竹升面”等关键词背后的文化故事。完成任务的孩子还获得了“非遗探秘小勋章”,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下午的“我是非遗小主播”活动中,孩子们用超轻黏土、水彩等材料创作外海面主题作品,并化身“小主播”,拍摄30秒短视频宣传家乡非遗文化。朋友圈集赞的互动方式不仅让孩子们收获了“非遗传播小达人”证书,更让外海面的故事传播得更远。

图为队员在教小朋友们绘画独特的外海面。
花生饼飘香,创意工坊展童心
7月6日,活动围绕“花生饼”展开。上午的花生饼制作体验馆中,非遗传承人现场讲解并示范制作工艺,孩子们亲手揉面、压模,体验传统美食的制作乐趣。下午的“花生趣味工坊”则通过谜语挑战和创意包装设计,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加深对江门文化的理解。一幅幅融入江门元素的包装设计,展现了孩子们对家乡文化的热爱与创意。

图为花生饼非遗传承人陈炳松在为小朋友讲解制作花生饼的工序。
此次“非遗文化进乡村”活动不仅让乡村儿童在寓教于乐中感受到非遗文化的魅力,更激发了他们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广东江门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乡村文化振兴志愿服务队将继续以文化为纽带,创新活动形式,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

图为团队成员与指导老师的合影留念。
-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