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创聚变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现代乡村化工产业正成为撬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点。2025年7月,曲阜师范大学工学院“科技赋能,家裕户兴”实践队赴山东省滨州市沾化经济开发区博昌街道,深入调研家裕化工科技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乡村化工企业。调研发现,该企业通过产业现代化改造,立足盐碱滩涂资源禀赋,将14平方公里的沿海荒废土地转化为集约化化工产业园,开创“土地再生型”发展路径。企业引进全自动密封锅炉系统,实现氯代胺生产环节的“人毒分离”,在自动化设备辅助下,十几名工人单周产能可达1000吨,较传统模式效率提升300%。更值得关注的是,化工集群催生了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政府统筹修建沥青硬化路面解决运输难题,同步升级民生水电网络;企业购置污水净化设备形成“水空清道夫”系统,在保障产能的同时守护周边生态环境,使年迈农户得以安居故土。这种科技驱动、生态优先的发展模式,为盐碱地等边际土地资源开发提供了可复制的“滨州样本”。
化工产业的深度嵌入,激活了乡村经济系统的内生循环。一方面,家裕化工通过“在地化用工”策略吸纳300余名本地劳动力,使村民年均收入增长35%,有效遏制青年人口外流。另一方面,产业集聚效应催生“链式反应”:物流运输需求带动周边村庄组建运输合作社;工人生活需求刺激餐饮、零售等服务网点增长;政府税收增幅达28%,反哺乡村道路硬化、电网改造等工程。更具创新性的是“金融+化工”产融结合模式——当地金融机构围绕化工产业链设计专属信贷产品,在原料采购、仓储管理、深加工环节提供资金支持,推动初级产品向高附加值“金融产品”蝶变。通过构建“智慧工厂+智慧溯源”数字平台,企业打通生产端与消费端数据链,既降低农户融资门槛,又提升品牌溢价能力,形成科技、产业、金融互促的乡村振兴闭环生态。
乡村化工的可持续发展,核心在于科技惠民与人文关怀的双向赋能。调研显示,家裕化工投资200万元实施“工作环境升级计划”:车间安装空调系统应对高温高湿环境,配置健康监测装备保障工人安全;设立技能培训中心,每年为村民提供120课时免费技术课程,助力传统农民转型为产业工人。这种人文投入产生显著外溢效应:周边村庄新建住房率提升40%,家电普及率达92%,村民从“求温饱”转向“谋发展”。更深刻的变化在于人才生态的重构——化工产业园吸引27名大学生返乡担任技术骨干,带动“智力回流”;实践队参与的“党员帮扶结对”活动中,企业与东洛村共建留守儿童教育基金,使产业振兴成果转化为民生温度。事实证明,以科技创新为引擎、以人文关怀为底色的乡村化工路径,不仅实现“荒滩变园区”的空间重构,更完成“农民变专家”的身份重塑,为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振兴提供核心驱动力。
-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