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兴农链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如何利用科技与产业融合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成为重要课题。2025年7月25日,曲阜师范大学工学院“科技赋能,家‘裕’户兴”社会实践团队赴滨州市沾化经济开发区博兴街道开展调研,聚焦当地乡村化工产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路径。通过实地考察与座谈交流,团队深入了解了化工产业如何成为盐碱地地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博兴街道地处黄海西南部,土地资源以盐碱地和沿海滩涂为主,传统农业难以发展。然而,当地通过引进化工产业,利用其低成本、低环境依赖的优势,成功开辟了一条特色产业发展之路。座谈会上,团队与当地干部围绕产品单一、深加工水平有限等问题展开探讨,并提出通过金融支持与科技赋能推动产业升级的建议。此次调研不仅揭示了化工产业在农村经济转型中的潜力,也为科技与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实践参考。
化工产业的引入为资源禀赋不足的农村地区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博兴街道的盐碱地面积广阔,自然条件限制了传统农业的发展,但化工生产对土地和气候的要求较低,恰好契合了当地的资源特点。实践团队在调研中发现,当地化工产品凭借成本优势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但产业链短、附加值低的问题制约了进一步的发展。为此,团队提出“金融+化工”的产融结合模式,建议金融机构在产品生产、储存、深加工等环节提供支持,满足农户和新型经营主体的融资需求。此外,团队还探讨了通过精细化管理和规模化生产提升品牌价值的路径。例如,借助金融科技平台打造“智慧工厂”和“智慧溯源”系统,推动化工产业向绿色化、品牌化方向发展。这些建议不仅为当地产业升级提供了方向,也为其他类似地区探索“非农化”乡村振兴路径提供了借鉴。
社会实践的最终目标是服务社会、提升自我。在为期5天的活动中,团队不仅深入调研了化工产业,还通过慰问老党员、关爱留守儿童、开展环保宣传等公益活动,与当地村民建立了深厚的情感联系。在东洛村,队员们与村民拉家常、做游戏,切身感受到农村发展的真实需求;在滨海滩涂,他们领略了黄海的生态之美,进一步认识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的重要性。带队队长李佳霖强调,社会实践是青年学子了解国情、锤炼品格的重要机会。通过此次活动,队员们深刻体会到科技与产业融合对乡村振兴的推动作用,也意识到自身肩负的责任。大家纷纷表示,未来将把实践收获转化为学习动力,为新农村建设贡献智慧与力量。化工兴农村的探索证明,只要立足实际、创新思路,即使资源匮乏的地区也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振兴之路,而青年一代的参与将为这一进程注入更多活力与希望。
-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