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学院“生态文旅”现状调研团赴马鞍山薛家洼:见证长江岸线的生态重生
7月2日,巢湖学院“生态文旅”调研团前往马鞍山市薛家洼,开展生态修复与文旅融合发展现状调研。实践团队通过实地考察、居民访谈等方式,深入探究薛家洼从“散乱污”到“长江风景区”的转型过程,为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提高发展。
薛家洼曾经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存在非法码头,散乱污企业,以及大量渔民和船。2019年,马鞍山市对长江东岸进行综合整治,薛家洼生态园逐渐转变为城市生态客厅。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薛家洼生态园,强调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提出长江十年禁渔计划,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
晨光中的薛家洼,芦苇荡里充满歌声,亲水栈道上晨练者的身影与波光粼粼波光相映成趣。这副生机盎然的画卷,让初到此地的队员们难以想象,五年前这里还是 机器轰鸣的砂石码头聚集地。团队采访了晨练者,“自己每天都来到薛家洼生态园晨练,已经成为了习惯,漫步在薛家洼的生态步道上,江风拂面,令人心旷神怡。
图为调研团队与晨练者采访场景。夏梦雨 供图
团队成员走访了曾在此捕鱼的村民,他指出曾经脏乱的码头已经蜕变为人们“拍照打卡点”,并且告诉团队自从长江禁渔后,政府帮助这些渔民找了新的出路,现在每天巡江比打渔还上心。团队统计显示,像这样转型的渔民,政府提供了许多就业机会。“从靠江吃江到护江养江,我们找到了更有价值的渔获。”他笑盈盈说道。图为调研团队员采访上岸渔民的场景。高寒煜 供图
随后,团队有采访了薛家洼生态园的保洁阿姨,她谈到之前的环境非常恶劣,码头都是灰尘漫天飞舞,扫一圈要倒三车垃圾,经过总书记的来到与指导,现在半车都装不满。如今,她谈到自己清扫的薛家洼,脸上挂满了笑容与骄傲。她珍藏的照片里,从前的薛家洼堆满建筑废料,而现在她身后的垃圾桶分类标识鲜明。最让保洁阿姨自豪的是游客的变化:“过去人们都说捂着鼻子快步走,现在人人都举着手机拍风景。”
此外,团队有幸采访到护渔员,在值班室里,护渔员向队员讲述了薛家洼之前捕鱼的生活和如今的生活。“我们的工作不仅是盯着江面,岸边的情况也要留意。有时候会遇到一些人在江边偷偷钓鱼,我们要及时劝阻,向他们宣传禁渔政策。”李叔叔谈到,虽然大部分人都能理解,但也会遇到一些不配合的情况,这时候需要耐心解释。
调研结束时,夕阳正慢慢沉入长江。薛家洼的江面上,还有着轮船缓缓驶过。岸边的生态步道上,有居民在散步,有游客在拍照,大家的脸上都带着轻松的笑容。 五年前,这里还是脏乱的砂石码头,如今已经变成了干净漂亮的生态园。曾经靠捕鱼为生的渔民,现在成了巡逻员,护渔员等,每天认真地守护着长江;保洁阿姨也说,现在打扫起来轻松多了,游客们也都很爱护环境。 看着眼前的景象,调研团成员们都很有感触。薛家洼的变化,是生态保护的成果,也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从“散乱污”到“风景区”,这里的每一个人都在为长江的生态保护贡献着自己的力量。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守护下,薛家洼会越来越好,长江的生态环境也会越来越美。
薛家洼曾经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存在非法码头,散乱污企业,以及大量渔民和船。2019年,马鞍山市对长江东岸进行综合整治,薛家洼生态园逐渐转变为城市生态客厅。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薛家洼生态园,强调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提出长江十年禁渔计划,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
晨光中的薛家洼,芦苇荡里充满歌声,亲水栈道上晨练者的身影与波光粼粼波光相映成趣。这副生机盎然的画卷,让初到此地的队员们难以想象,五年前这里还是 机器轰鸣的砂石码头聚集地。团队采访了晨练者,“自己每天都来到薛家洼生态园晨练,已经成为了习惯,漫步在薛家洼的生态步道上,江风拂面,令人心旷神怡。

图为调研团队与晨练者采访场景。夏梦雨 供图
团队成员走访了曾在此捕鱼的村民,他指出曾经脏乱的码头已经蜕变为人们“拍照打卡点”,并且告诉团队自从长江禁渔后,政府帮助这些渔民找了新的出路,现在每天巡江比打渔还上心。团队统计显示,像这样转型的渔民,政府提供了许多就业机会。“从靠江吃江到护江养江,我们找到了更有价值的渔获。”他笑盈盈说道。图为调研团队员采访上岸渔民的场景。高寒煜 供图
随后,团队有采访了薛家洼生态园的保洁阿姨,她谈到之前的环境非常恶劣,码头都是灰尘漫天飞舞,扫一圈要倒三车垃圾,经过总书记的来到与指导,现在半车都装不满。如今,她谈到自己清扫的薛家洼,脸上挂满了笑容与骄傲。她珍藏的照片里,从前的薛家洼堆满建筑废料,而现在她身后的垃圾桶分类标识鲜明。最让保洁阿姨自豪的是游客的变化:“过去人们都说捂着鼻子快步走,现在人人都举着手机拍风景。”
此外,团队有幸采访到护渔员,在值班室里,护渔员向队员讲述了薛家洼之前捕鱼的生活和如今的生活。“我们的工作不仅是盯着江面,岸边的情况也要留意。有时候会遇到一些人在江边偷偷钓鱼,我们要及时劝阻,向他们宣传禁渔政策。”李叔叔谈到,虽然大部分人都能理解,但也会遇到一些不配合的情况,这时候需要耐心解释。
调研结束时,夕阳正慢慢沉入长江。薛家洼的江面上,还有着轮船缓缓驶过。岸边的生态步道上,有居民在散步,有游客在拍照,大家的脸上都带着轻松的笑容。 五年前,这里还是脏乱的砂石码头,如今已经变成了干净漂亮的生态园。曾经靠捕鱼为生的渔民,现在成了巡逻员,护渔员等,每天认真地守护着长江;保洁阿姨也说,现在打扫起来轻松多了,游客们也都很爱护环境。 看着眼前的景象,调研团成员们都很有感触。薛家洼的变化,是生态保护的成果,也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从“散乱污”到“风景区”,这里的每一个人都在为长江的生态保护贡献着自己的力量。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守护下,薛家洼会越来越好,长江的生态环境也会越来越美。
-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