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万•青春助农 | 华南师范大学“罗阳禾硕”实践团 探索惠州博罗农文旅融合新路径 ——研学踏遍千亩绿,直播连起万家香
为深入贯彻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部署,推动校地协同赋能乡村振兴,2025年7月24日-29日华南师范大学“罗阳禾硕”实践团赴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暨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在这里,他们为当地小学生开启 “知农事、感农情、践农趣” 的沉浸式研学之旅,播撒热爱土地的种子;同时以直播为媒、文创为翼,助力博罗特色农产走出田间、走向万家,在探索农文旅融合新路径的实践中,书写青春助农的生动答卷。

图 1 队员讲解农耕知识
稻苗躬身抽穗,蛙儿鼓腮巡田,螟虫蹑脚偷食,稻草人挺腰守望。在"我是小农夫"情景表演中,小朋友们分别扮演稻苗、青蛙、螟虫和稻草人等角色,通过角色扮演了解农田生态系统。

图 2 小朋友们演绎情景剧
实践团还组织开展“五谷绘丰年”创意实践活动,带领儿童谷物为原料,结合绘画技法创作艺术画作,将传统农业元素与美育有机融合。指尖勾勒里,读懂稻菽“多”般值;心田萌动处,农耕创意“种”得深。

图 3 队员教小朋友制作稻谷画

图 4 小朋友稻谷画展示

图 5 队员与小朋友在田野拔花生

图 6 队员和村委干部教小朋友辨别花生

图 7 队员带领小朋友拔花生

图 8 队员讲解中草药知识
在象山药王谷绿意盎然的长廊中,队员将9味“仙草”的故事娓娓道来,药草的模样与功效在队员们的讲解下愈发清晰。随后实践团设计的草药香囊制作手工课极大调动了小朋友对草药的兴趣,孩子们在草地上埋头制作香囊,称粉、装袋、拉绳,用薄荷、白芷、石菖蒲等一味味中药粉末,把小布袋塞得鼓鼓囊囊,在实践中体验传统中医药文化。一只只香气四溢的小香囊,装满了小朋友的夏天。

图 9 队员在大棚讲解草药

图 10 队员讲解香囊制作步骤

图11队员带领小朋友开展消防安全竞赛
小小的桌面在队员的演示下变成了“魔法世界”。“火山”从杯中喷薄而出,小朋友们绘制的五角星,在水的折射下隐身不见,一架架“彩虹桥”在纸巾上浮现。惊叹声此起彼伏,科学的种子,也在动手实践中悄然发芽。

图 12 队员演示科学小实验

图 13 小朋友观察彩虹桥实验
直播现场,实践团成员化身 “新农人主播”,以 “一粒米的蜕变” 为主线,从晶莹剔透的生米展示到热气腾腾的熟饭品鉴,“米粒修长如丝,蒸煮后油润透亮,口感软糯回甘”,队员们结合承粮陂村绿色种植的独特优势,全方位呈现香丝苗米的优质品质。

图 14 实践团成员直播
在产品推广上,实践团创新提出“农业+文创+研学”融合发展路径,深入挖掘承粮陂村农耕文化内涵,通过打造“小穗” IP 形象及“四时景”系列文创产品、推出原创《米饭成长记》绘本等行动,丰富文创产品矩阵;同时以文化赋能农产品包装设计,让农产品从单纯商品升级为文化载体,让助农行动兼具温度与深度。实践团的少年们把直播间的热忱折成种子,正往承粮陂的土里撒,让每粒稻米都含着乡音,把乡村振兴的故事说与观众听,让每次直播都裹着热情,把青春助农的温度递向远方去。

图 15 文创设计

图 16 队员展示绘本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罗阳禾硕”实践团以行动诠释担当,将知识融入乡土,为乡村注入活力。未来,实践团将持续深耕,优化举措,带动更多青年投身其中。期待各方携手,凝聚合力,让青春之花绽放在乡村振兴的田野上,共绘乡村振兴美好蓝图。

图 17 实践团合照

图 18 实践团与小朋友药王谷合照
【校地共研农耕教育:创新课程体系双轨共育 】
“罗阳禾硕”实践团完成了农耕文化系列课程的设计和开发,使设计的研学课程落地,在博罗党群服务中心和承粮陂村开展包含稻谷、花生、中草药、实验、安全教育课等主题课堂。实践团将课堂教学延伸至田间地头,着力于“理论+实践”的沉浸式研学模式,有效激发孩子们对农业生产、自然科学及传统文化的兴趣,在他们心中播下了热爱土地、尊重劳动的种子。【农耕课堂:识五谷,探奥秘】
“水稻适合种在什么季节?”实践团在博罗县党群服务中心带来了一场生动有趣的稻谷知识课堂。队员们开展《米饭成长记》绘本阅读课,讲述了水稻从育种、插秧到抽穗、收割的生命周期,解析了稻米的营养价值,深入浅出地使孩子们理解“粒粒皆辛苦”的含义。
图 1 队员讲解农耕知识
稻苗躬身抽穗,蛙儿鼓腮巡田,螟虫蹑脚偷食,稻草人挺腰守望。在"我是小农夫"情景表演中,小朋友们分别扮演稻苗、青蛙、螟虫和稻草人等角色,通过角色扮演了解农田生态系统。

图 2 小朋友们演绎情景剧
实践团还组织开展“五谷绘丰年”创意实践活动,带领儿童谷物为原料,结合绘画技法创作艺术画作,将传统农业元素与美育有机融合。指尖勾勒里,读懂稻菽“多”般值;心田萌动处,农耕创意“种”得深。

图 3 队员教小朋友制作稻谷画

图 4 小朋友稻谷画展示
【实践课堂:下田地,亲体验】
实践团队员带领小朋友们走进花生田,开展“知农事·惜粮食”农耕文化研学活动,感受土地的深沉与温度。“握紧根部、协调用力、抖落泥土”。稚嫩的小手攥住粗壮的花生藤,伴着此起彼伏的“嘿哟”号子,沾着新鲜泥土的花生串破土而出,饱满的果实引得孩子们惊喜连连,田间回荡着欢声笑语。
图 5 队员与小朋友在田野拔花生

图 6 队员和村委干部教小朋友辨别花生

图 7 队员带领小朋友拔花生
【草药课堂:辨植株,传文脉】
课堂里,队员们手捧丁香、白芷等药材,细细讲解它们的模样与功效。叶片的清凉,草木的芬芳,小朋友在一闻一探的感知里触摸着中药文化的温热脉搏。
图 8 队员讲解中草药知识
在象山药王谷绿意盎然的长廊中,队员将9味“仙草”的故事娓娓道来,药草的模样与功效在队员们的讲解下愈发清晰。随后实践团设计的草药香囊制作手工课极大调动了小朋友对草药的兴趣,孩子们在草地上埋头制作香囊,称粉、装袋、拉绳,用薄荷、白芷、石菖蒲等一味味中药粉末,把小布袋塞得鼓鼓囊囊,在实践中体验传统中医药文化。一只只香气四溢的小香囊,装满了小朋友的夏天。

图 9 队员在大棚讲解草药

图 10 队员讲解香囊制作步骤
【多元课堂:学安全,巧动手】
“灭火器蹲、灭火器蹲,灭火器蹲完紧急出口蹲。”队员们讲解完消防安全标识后,进行了“消防安全标志蹲蹲乐”小游戏。在欢快的节奏里,在一蹲一立间,消防安全知识被印刻在小朋友们的脑海中。
图11队员带领小朋友开展消防安全竞赛
小小的桌面在队员的演示下变成了“魔法世界”。“火山”从杯中喷薄而出,小朋友们绘制的五角星,在水的折射下隐身不见,一架架“彩虹桥”在纸巾上浮现。惊叹声此起彼伏,科学的种子,也在动手实践中悄然发芽。

图 12 队员演示科学小实验

图 13 小朋友观察彩虹桥实验
【乡域协同共兴:直播文创多手段激活乡村发展新势能】
实践团聚焦博罗承粮陂村特色农作物推广,在微信、抖音等平台启动线上直播活动。直播中,团队以趣味讲解串联农作物知识科普,同步开展互动问答、福利放送等环节,不仅带动账号浏览量增长近1000,更助力提升罗阳特色农作物品牌的知名度与市场影响力。直播现场,实践团成员化身 “新农人主播”,以 “一粒米的蜕变” 为主线,从晶莹剔透的生米展示到热气腾腾的熟饭品鉴,“米粒修长如丝,蒸煮后油润透亮,口感软糯回甘”,队员们结合承粮陂村绿色种植的独特优势,全方位呈现香丝苗米的优质品质。

图 14 实践团成员直播
在产品推广上,实践团创新提出“农业+文创+研学”融合发展路径,深入挖掘承粮陂村农耕文化内涵,通过打造“小穗” IP 形象及“四时景”系列文创产品、推出原创《米饭成长记》绘本等行动,丰富文创产品矩阵;同时以文化赋能农产品包装设计,让农产品从单纯商品升级为文化载体,让助农行动兼具温度与深度。实践团的少年们把直播间的热忱折成种子,正往承粮陂的土里撒,让每粒稻米都含着乡音,把乡村振兴的故事说与观众听,让每次直播都裹着热情,把青春助农的温度递向远方去。

图 15 文创设计

图 16 队员展示绘本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罗阳禾硕”实践团以行动诠释担当,将知识融入乡土,为乡村注入活力。未来,实践团将持续深耕,优化举措,带动更多青年投身其中。期待各方携手,凝聚合力,让青春之花绽放在乡村振兴的田野上,共绘乡村振兴美好蓝图。

图 17 实践团合照

图 18 实践团与小朋友药王谷合照
-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