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校园网,大学校园门户网站
搜索

巢湖学院:探索生态修复与文化传承之路

巢湖学院:探索生态修复与文化传承之路

7月5日,巢湖学院赴薛家洼生态调研团走进安徽省马鞍山市雨山区的凹山地质文化公园,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旨在深入了解矿山生态修复成果,传承和弘扬工业文化,助力生态保护。
凹山地质文化公园此前是华东地区最大的露天铁矿、具有百年开采史的马钢采场。长期的开采对山体、植被和水体造成了巨大破坏。2017 年,随着凹山采场开采陆续结束,矿区走上生态修复之路。如今,这里已成为集生态景观、科普教育、文化展示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园,是践行 “两山” 理念的生动样板。
实践团队一行首先来到公园的游客中心,通过观看宣传片和听取工作人员介绍,详细了解了凹山采场的百年开采历史以及近年来生态修复的艰辛历程和显著成效。“以前这里是亚洲最大的露天铁矿坑之一,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经过多年努力,后来通过向山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进行生态矿区建设,将废弃矿坑变成了现在的人工湖,周边也种满了植被。”游客中心的工作人员向实践团队介绍道。

图为现凹山地质公园内环境 方子良供图
在文化广场和观景平台,队员们近距离观察了保留下来的高陡崖壁原址原貌,以山为幕的独特景观让大家赞叹不已。园内种植的草皮约 2 万平方米,各种乔木 50 余种 1100 多棵,灌木 1 万多平方米,曾经的生态 “伤疤” 如今已 “披绿衣”,成为市民观光休闲的热门景点。同时,实践团队还参观了矿山设备展示区,曾经的矿车、电铲、牙轮钻等采掘运输设备作为陈列品,静静地诉说着 “华东第一矿” 的光辉历史。拥有百年树龄的 “南山松” 也作为凹山采场百年变迁的见证者,吸引了队员们纷纷驻足拍照。

图为凹山地址公园内展示的矿山设备 方子良供图
为了更好地发挥专业优势,助力当地发展,实践团队还在公园内开展了科普宣传和文化调研活动。队员们向游客和当地居民发放生态保护、地质科普等宣传资料,并结合专业知识进行讲解,提高大家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同时,团队成员还积极了解学习相关知识,立志与专业知识结合,为了更好的修复和维护生态环境。
“通过这次‘三下乡’实践活动,我们深刻感受到了生态修复的重要性和成效,也更加明确了当代大学生在乡村振兴和生态保护中的责任与担当。我们将把在实践中所学所悟带回学校,传递给更多同学,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生态调研团队集体表示。
此次 “三下乡” 活动不仅让实践团队成员在实践中增长了见识、锻炼了能力,也为凹山地质文化公园的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未来,巢湖学院赴薛家家生态调研社会实践团队将继续关注当地发展,开展更多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图为团队成员在凹山地质公园广场合影 方子良供图
                                          通讯员 方子良 殷慧敏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