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校园网,大学校园门户网站
搜索

实践路上 | 希望学堂:暑期托管新阵地,青春赋能成长课

实践路上 | 希望学堂:暑期托管新阵地,青春赋能成长课
新闻作者:黄宛婷 李晓悦
以奉献之犁,深耕青春;以实践为壤,厚植成长。2025年8月11日至8月22日,山东建筑大学管理工程学院“阳光青年”社会实践团队积极响应暑期青少年成长与社区治理需求,在济南市章丘区圣井街道碧桂园社区成功开展“希望学堂”暑期托管志愿服务。团队精心构建美育熏陶、非遗传承、红色铸魂、建筑认知、科普启智、作业护航六大系统化课程体系,全方位助力青少年假期成长,为社区治理注入新活力。
一、美育熏陶:启迪审美,涵养心灵
团队通过烤胶画、扭扭棒、刮刮画等丰富多样的艺术课程,引导青少年在动手实践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孩子们亲手制作五彩斑斓的烤胶画,用扭扭棒编织出荷花,在刮刮画中勾勒出奇妙世界,不仅锻炼了专注力与想象力,更在多彩创作中提升审美素养。
二、非遗传承:扎根文化,延续薪火
亲手捡字、排版、刷墨、拓印,在一凹一凸、一刷一印之间,体验千年印刷智慧;运用大漆技法、水面勾画,于色彩流动之中,创作独一无二纹样;一丝一缕精细编织,一横一竖遒劲书写,在笔编交错与结构重构中,领悟纸编书法所蕴含的汉字风骨与文化脉络;从布局捆扎到浸染晾晒,在色彩的变化中感受扎染的趣味。“在做中学、在艺中悟”,让民族记忆和匠人精神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三、红色铸魂:铭记历史,砥砺初心
手折百合致敬沂蒙红嫂,于静默中体悟奉献;童声唱响红色经典,在铿锵旋律中坚定理想信念;共绘天安门壮丽画卷,以笔端深情致敬抗战胜利八十周年。传承革命精神,筑牢爱国信念,让红色基因在亲身体验中深植心间。 
四、建筑认知:古建之美,启迪梦想
依托学校专业特色,团队带领青少年开展古建筑系列特色课程,在大雁塔的斗拱飞檐间读懂盛唐气象,在苏州园林的移步换景中体味江南匠心。用画笔勾勒历史轮廓,以色彩再现建筑韵味,不仅加深了对中国古建筑结构美、技艺美与文化美的理解,更在共同创作中建立起对传统建筑智慧的敬畏与热爱。
五、科普启智:探索世界,点燃好奇
观察一颗种子发芽,感受生命成长的奇迹;“彩色流星雨”,体验化学反应的绚烂;纸屑为什么会逃跑,体会物理现象的魅力;用废旧纸杯制作纸杯风车,感受资源的转化与利用;学习安全知识,提升自我保护的能力。在亲身体验中,科学不再是书本上的符号,而成为可触摸、可探索、可创造的生动世界。
六、作业护航:学业辅导,暖心陪伴
团队设置固定作业辅导时间,志愿者一对一答疑解惑,帮助孩子巩固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开展普通话课堂,带孩子们辨析生活中常见的误读字、易错字,一起动手制作偏旁转转杯,探索汉字的奥妙。
以非遗体验传承文化根脉,借红色故事厚植家国情怀,用科普实践点亮科学梦想,将教育温度与社会责任感融入日常,为社区治理注入青春动能。“希望学堂”不仅有效缓解了家庭暑期“看护难”问题,更成为青少年拓展视野、提升素养、全面成长的第二课堂。大学生志愿者也在服务中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锤炼了专业本领、展现了青年担当。
践行青春使命,传递温暖力量,在实践中成长,在奉献中发光,争做新时代有理想、有担当、肯实干的阳光青年。未来,“阳光青年”社会实践团队将持续打磨“希望学堂”课程体系,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与社区服务提质增效,真正实现“青年赋能”与“社区治理”的双向奔赴。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