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校园网,大学校园门户网站
搜索

用阅读点亮童心,以协作传递知识——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暑期社会实践深度纪实

8月14日,苏州图书馆北馆少儿区内暖意融融,一场以英语绘本为载体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此展开。来自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团队携手合作,通过趣味阅读与创意互动,为孩子们打造了一堂别开生面的 "英语启蒙课",不仅点燃了孩子们对语言学习的兴趣,更让参与者在实践中体悟到教育的温度与团队协作的力量。
童趣空间里的创意课堂:绘本为桥,连接知识与想象
苏州图书馆北馆少儿区以浅蓝色为主调,阳光透过宽大的落地窗,在铺着软垫的阅读角投下斑驳光影。书架上整齐排列的英语绘本与立体书色彩斑斓,仿佛在向孩子们招手 —— 这里正是本次实践活动的 "主阵地"。活动开始前,大学生团队已与图书馆工作人员反复确认场地布置,从座椅摆放、教具陈列到奖励贴纸的分类,每一个细节都经过精心打磨,只为给孩子们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当孩子们围坐在长条桌旁,眼中闪烁着好奇的光芒,活动正式拉开序幕。团队成员以一本经典英语绘本为切入点,用生动的语调讲述故事,时而模仿动物的叫声,时而邀请孩子们跟读简单的单词。"绘本里的画面和故事能帮孩子们消除对英语的陌生感," 团队成员介绍道,"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他们觉得英语不是枯燥的字母,而是能讲故事的 ' 朋友 '。"
最令人期待的环节是 "迷你绘本创作"。团队鼓励孩子们为绘本主角设计 "专属鞋子",并把想法画在卡片上,再上台分享自己的创意。有的孩子给小兔子画了带胡萝卜图案的雨靴,说 "这样下雨时也能找到胡萝卜";有的给小狐狸设计了带铃铛的皮鞋,"走路时会响,就不怕迷路啦"。稚嫩的笔触与天马行空的想法让整个教室充满欢声笑语,孩子们举着自己的作品展示时,脸上的骄傲与自信格外动人。一位全程旁观的家长笑着说:"平时孩子不爱开口说英语,今天不仅敢上台,还编了小故事,真没想到绘本有这么大的魔力。"
 

跨专业协作:各司其职,让实践落地生根
这场活动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团队成员的默契配合。这支大学生团队来自不同专业 —— 外国语学院的学生负责英语内容的打磨与口语引导,确保故事讲解准确又生动;设计专业的同学精心绘制教具,让绘本中的角色 "活" 在卡片上;教育专业的成员则主导活动流程设计,根据儿童心理特点安排互动节奏。
活动当天,团队成员更是配合无间:有人负责维持秩序,用温柔的语气引导调皮的孩子入座;有人专注于辅助创作,帮孩子们握紧彩笔;有人则拿着相机,记录下孩子们展示作品时的精彩瞬间。"看到大家各司其职又彼此呼应,才真正明白 ' 团队 ' 两个字的重量," 一位成员感慨道。
从实践到成长:在反思中读懂教育的意义
尽管活动收获了孩子们的喜爱与家长的认可,团队在复盘时仍坦诚地指出了不足。"时间把控不够精准," 一位成员直言,"原定 20 分钟的创作环节,因为孩子们热情太高延长了 10 分钟,导致后续的故事接龙没能完整开展。" 此外,针对不同年龄孩子的分层引导也有提升空间 —— 低龄儿童对绘画更感兴趣,而高年级孩子则希望多一些英语对话,这些细节都被写进了实践总结里。
 

但这些不足恰恰成为成长的契机。活动结束后,团队专门请教了有经验的小学老师,学习儿童活动的时间管理技巧;还通过线上问卷收集家长反馈,计划下次根据孩子年龄分组设计不同难度的互动环节。"以前总觉得 ' 做好活动 ' 就行,现在才明白,真正的教育实践需要不断观察、调整、优化," 一位成员说,这种从 "做" 到 "思" 的转变,让实践的价值远超活动本身。
对孩子们而言,这场活动或许只是一次有趣的课外体验,但那些在绘本中认识的英语单词、在创作中迸发的想象力,已悄悄在他们心里种下热爱知识的种子。而对参与实践的大学生来说,这段经历让他们深刻理解: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用耐心与创意点燃童心的过程。正如团队在总结中写道:"当看到孩子举着自己画的 ' 鞋子 ',用蹩脚的英语说 ' 这是给小熊的 ' 时,我们忽然懂了 —— 所谓教育,就是用我们的微光,照亮他们探索世界的路。"
 

结语:
这支团队计划将英语绘本实践活动持续开展下去,结合不同节日主题设计系列课程,让更多孩子在阅读中感受语言之美,在互动中收获成长力量。而这段在苏州图书馆北馆的实践经历,也将成为他们青春里一份珍贵的记忆,激励着他们在服务社会、传递知识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作者署名:通讯员 刘畅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