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校园网,大学校园门户网站
搜索

问道企业鉴绿芯 扎根乡土察民情——长安大学实践队唐山调研记

         近日,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探索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路径,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长安大学赴河北唐山“碳寻唐山转型迹·绿绘钢城锦绣篇”暑期社会实践队先后赴中铁十六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铁十六局五公司”)与唐山市压库山村,以“企业走访+基层调研”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解码传统产业绿色转型的创新路径。
  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实践队抵达中铁十六局五公司,与党委干部(人力资源部)副部长李雪等开展座谈,系统介绍了企业发展历程、主营业务与战略规划,重点阐释了企业从传统铁路施工向新能源领域拓展的布局。作为中铁十六局的重要骨干企业,该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双碳”目标,创新推行“林光互补”模式。指导老师也向企业方介绍了学校与学院的发展概况、专业设置及毕业生就业质量。队员们通过座谈,深切感受到传统基建企业向绿色能源领域转型的坚定步伐,认识到科技创新对产业升级的核心驱动作用。“工程建设+新能源”的融合模式,正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图为实践队员与中铁十六局集团开展座谈会(队员陈科言摄)
  座谈结束后,实践队奔赴丰润区南关片区回迁安置房建设项目现场,实地观摩绿色建造实践。现场预制墙板、叠合楼板等标准化构件堆放整齐,大幅减少建筑垃圾;借助BIM技术,施工精度可达毫米级,切实保障结构稳定。“绿色建筑不是口号,而是镌刻于每道工序的责任。”实践队员李秉泰在笔记中写道。从预制装配到铝模循环,从节能设计到精益施工,绿色理念已深度融合进建筑全流程,使“可持续发展”从理论变为可触可感的现实。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安置房建设项目(队员林伟航摄)
  在压库山村——唐山市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点,实践队聚焦“生态修复与民生保障”双轨模式开展问卷与访谈。调研显示,多数村民肯定环境改善成效,但约70%反映生态补偿机制仍待完善。如何统筹生态保护与经济效益,成为资源型地区转型亟待破解的课题。队员们深刻认识到,绿色转型不仅是技术工程,更是关涉百姓福祉的系统工程。唯有让群众在环境改善中切实受益,绿色转型才能真正扎根生长。
  图为实践队员向胥各庄居民分发问卷(队员王再超摄)
  本次调研为青年学子搭建起理论与实践的桥梁。通过企业走访与基层考察,队员们既目睹了中铁十六局五公司在绿色能源领域的创新突破,也感知到压库山村生态修复中的民生期待;既领略绿色建筑的匠心工艺,也体会到转型进程中的复杂维度。他们深刻认识到,高质量发展既需科技“硬支撑”,也离不开民生“软实力”;既要写好生态文章,也必须统筹经济与民生。正如队员所言:“将以此次调研为起点,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以青春脚步丈量绿色发展之路。”
  图为实践队员合照(队员张玥摄)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