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校园网,大学校园门户网站
搜索

老街普法接地气——青春力量让法治融入市井生活

  “李阿姨家楼上漏水,住户拒不维修咋办?法律明确‘不动产相邻方有维修义务’,先找社区调解,不成还能诉讼!”榆林老街的树荫下,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青衿力行基层服务团成员用方言讲述着身边案例,围拢的市民频频点头。一场贴近生活的普法活动,正让法律知识顺着老街的烟火气走进寻常百姓家。

  “市民法治小课堂”里,《民法典》《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条文被拆解成“邻里噪音纠纷”“菜市场缺斤少两”等鲜活场景。针对中老年群体,志愿者特意用方言搭配本地新闻案例,把“高空抛物维权”“老人赡养责任”讲得明明白白,让法律不再是晦涩的条文。

  图为团队成员讲解相关的法律知识。任浩楠供图

  “法治幸运盲盒”前更是排起长队。市民扫码抽题,答对能领印有维权电话的买菜布袋,答错则有志愿者及时补讲。“网购退货有啥流程?”一位摊主抽题后,志愿者结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细细解释,实用又有趣的形式让大家笑着学懂了法律。

  图为市民抽取法律盲盒。任浩楠供图

  “法治账号导航站”前,不同群体各取所需:务工者跟着学用“12348法律服务网”查工伤认定步骤,家长们扫码关注“中国未成年人保护”公众号,老年人则在志愿者指导下刷起本地司法局抖音号的防骗视频。“法治随身手册”也没闲着,针对摊主的“缺斤少两处罚规定”、给家长的“儿童安全座椅法规”,让单页变成了市民兜里的“法律小助手”。

  图为团队成员介绍相关的官方媒体账号。韩锦伟供图

  从课堂到盲盒,从线上账号到随身手册,这场老街普法用最接地气的方式,让法治意识融入市井日常。服务团成员表示,将继续用青春力量搭建法律与群众的“连心桥”,让每个人都能成为法治的受益者与践行者。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