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学:深入唐山南湖,探寻工业城市生态转型密码
为探究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的实践路径,感受生态修复与低碳发展的协同效应,响应国家“双碳”战略号召,长安大学赴河北唐山“碳寻唐山转型迹·绿绘钢城锦绣篇”暑期社会实践队于7月21日赴唐山南湖·开滦旅游景区,通过发放调查问卷、采访市民、环境清洁志愿活动等形式,实地调研南湖中央生态公园的生态修复成果与文旅融合发展现状,探寻这座百年工业城市从“钢与火”到“绿与蓝”的转型密码。
从工业伤疤到生态明珠的实地探访
唐山南湖·开滦旅游景区是转型核心展示区,集工业遗产保护、生态修复和文旅开发于一体。南湖中央生态公园总面积11.5平方公里,前身为开滦煤矿沉降区(累计沉降超20米),曾为煤矸石堆积场、垃圾填埋场和污水汇集地。2008年启动生态修复,通过地形整理、土壤改良等措施改造为综合性公园,2010年成为世界园艺博览会举办地,现已形成生态文旅综合体。
实践队员发放问卷,内容涵盖生态修复感知、文旅融合体验及低碳生活实践等维度,以收集公众对生态变化与城市转型关联的看法。“问卷在生态修复感知部分细化具体指标,如水质改善、植被恢复等;文旅融合体验部分调查项目丰富度与设施满意度,此举有助于系统了解反馈。”实践队员张佳琪介绍。
一位本地市民在深度访谈中介绍唐山转型历程:过去三年经历两次关键调整,核心是降低重工业依赖、培育绿色产业。“以前市区周边私营钢厂密集,烟囱排放黑烟现象普遍,PM2.5数值常居高位,全国排名倒数后十位。近年政府关停大批不符环保标准的小厂,空气质量显著改善,PM2.5排名稳定在全国20到30名间。”他还强调市民环保意识提升,“出行主要选共享单车或公交,更换家电时选购一级能效产品,国家补贴降低购置成本,普通民众能有效参与环保。”
完成调研后,入夜时分,实践队员沿南湖岸开展环境清洁志愿活动。“提前划分责任区域,人均负责50米路段,重点清理草丛和石缝垃圾。”队员张玥说明。队员们分工协作,捡拾塑料瓶、清理纸屑杂物。经一小时清理,环湖步道周边恢复洁净。
图为实践队员在环湖步道周边弯腰清理草坪上的垃圾。
夜间整理问卷数据:有效样本177份,超九成受访者对公园环境积极评价(61.02%“非常好”,35.59%“较好”)。水质改善以77.97%提及率居首,植被恢复获59.32%认可,83.05%感受空气更清新。文旅方面,89.83%游客为休闲散步或锻炼而来,61.02%为观赏风光。改进建议中,54.24%希望增加特色文旅项目,50.85%建议加强生态教育,近半数要求提升设施便利性。整体62.71%受访者“一定会”推荐该公园。
“数据表明生态修复获广泛认可,但文旅融合仍有显著提升空间,特色项目和文化活动吸引力需加强。”队员林伟航分析。
队长汪建杰指出,数据反映资源型城市转型共性:南湖从工业废水塘变为生态公园,印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景区内太阳能路灯、共享单车租赁点等低碳设施,彰显转型决心。
队员们认识到,城市转型非简单“关停并转”,需在历史与未来交汇中探寻可持续发展路径。唐山生态蝶变见证政府与民众努力,其绿色发展定能取得进展,并为其他资源型城市提供转型范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从工业伤疤到生态明珠的实地探访
唐山南湖·开滦旅游景区是转型核心展示区,集工业遗产保护、生态修复和文旅开发于一体。南湖中央生态公园总面积11.5平方公里,前身为开滦煤矿沉降区(累计沉降超20米),曾为煤矸石堆积场、垃圾填埋场和污水汇集地。2008年启动生态修复,通过地形整理、土壤改良等措施改造为综合性公园,2010年成为世界园艺博览会举办地,现已形成生态文旅综合体。
实践队员发放问卷,内容涵盖生态修复感知、文旅融合体验及低碳生活实践等维度,以收集公众对生态变化与城市转型关联的看法。“问卷在生态修复感知部分细化具体指标,如水质改善、植被恢复等;文旅融合体验部分调查项目丰富度与设施满意度,此举有助于系统了解反馈。”实践队员张佳琪介绍。
一位本地市民在深度访谈中介绍唐山转型历程:过去三年经历两次关键调整,核心是降低重工业依赖、培育绿色产业。“以前市区周边私营钢厂密集,烟囱排放黑烟现象普遍,PM2.5数值常居高位,全国排名倒数后十位。近年政府关停大批不符环保标准的小厂,空气质量显著改善,PM2.5排名稳定在全国20到30名间。”他还强调市民环保意识提升,“出行主要选共享单车或公交,更换家电时选购一级能效产品,国家补贴降低购置成本,普通民众能有效参与环保。”

图为实践队员向市民分发问卷(林伟航供图)
躬身实践中 守护生态画卷完成调研后,入夜时分,实践队员沿南湖岸开展环境清洁志愿活动。“提前划分责任区域,人均负责50米路段,重点清理草丛和石缝垃圾。”队员张玥说明。队员们分工协作,捡拾塑料瓶、清理纸屑杂物。经一小时清理,环湖步道周边恢复洁净。
图为实践队员在环湖步道周边弯腰清理草坪上的垃圾。

图为实践队员进行清洁志愿服务(杨钰洁供图)
转型仍在路上:生态答卷里的转型密码与钢城的绿色未来夜间整理问卷数据:有效样本177份,超九成受访者对公园环境积极评价(61.02%“非常好”,35.59%“较好”)。水质改善以77.97%提及率居首,植被恢复获59.32%认可,83.05%感受空气更清新。文旅方面,89.83%游客为休闲散步或锻炼而来,61.02%为观赏风光。改进建议中,54.24%希望增加特色文旅项目,50.85%建议加强生态教育,近半数要求提升设施便利性。整体62.71%受访者“一定会”推荐该公园。
“数据表明生态修复获广泛认可,但文旅融合仍有显著提升空间,特色项目和文化活动吸引力需加强。”队员林伟航分析。
队长汪建杰指出,数据反映资源型城市转型共性:南湖从工业废水塘变为生态公园,印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景区内太阳能路灯、共享单车租赁点等低碳设施,彰显转型决心。
队员们认识到,城市转型非简单“关停并转”,需在历史与未来交汇中探寻可持续发展路径。唐山生态蝶变见证政府与民众努力,其绿色发展定能取得进展,并为其他资源型城市提供转型范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图为实践队员合照(李松鹤供图)
-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