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校园网,大学校园门户网站
搜索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红土振兴团走进广西大化七百弄鸡养殖基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为助力乡村振兴,深入了解地方特色产业发展,2025年8月暑假期间,桂林航天工业学院红土振兴团组建了一支社会实践队伍,走进广西大化七百弄养殖基地,开展了一场富有意义的养殖文化学习与家乡特色宣传活动。
         实践队员们来到实践地,“大化七百弄鸡产业核心示范区” 的标识醒目矗立,这不仅是产业发展的象征,更承载着乡村振兴的希望。

图1 广西大化七百弄鸡产业核心示范区标志公鸡雕塑 许丽莉供图
 
          走进养殖基地,实践队员们深入鸡舍,与养殖户交流。大家围在养殖户身旁,认真聆听七百弄鸡的养殖知识,养殖户从七百弄鸡独特的鸡苗选育讲起,“这鸡苗得选活力足、品相正的,就像挑苗子得挑最精神的,往后才能长得好 。” 讲到饲料搭配,他细致地说:“不同生长阶段,饲料配比大有学问,既要让鸡长得壮,又得控制成本,得平衡好玉米、豆粕这些成分 。” 谈及疫病防治,养殖户神情严肃,“这可是关键,定期消毒、疫苗接种都不能马虎,一只鸡生病,搞不好就传染一片 。” 说到出栏管理,他又笑着分享经验,“得瞅准时机,鸡长到合适重量、肉质刚好,卖出去才能收益好 。” 队员们听得认真,不时提问,把每个养殖环节的细节都 “抠” 得透彻。

图2 队员们在听养殖户介绍养殖知识 黄玉婷供图

         听完讲解,队员们开启实践。队员提起饲料袋,刚走进鸡群,活泼的七百弄鸡就围拢过来。饲料撒下,鸡群立刻争抢,翅膀扑腾、鸡爪刨地,热闹非凡。队员们一边投喂,一边观察鸡的采食状态,感受着养殖日常里这份充满生机的忙碌。投喂完后,队员们又与养殖员一起搬运饲料,面对沉重的饲料袋、养殖工具,队员们与养殖员共同协作,一步步把物资搬到指定位置,汗水浸湿了后背,却在协作中体会到养殖工作的辛劳与不易。

图3 红土振兴团队员们在实践投喂鸡群 黄玉婷供图

图4 红土振兴团队员们在实践搬运饲料 黄玉婷供图

         离开养殖基地,实践队员们又来到街道广场,进行现场宣传,队员们手持色泽鲜亮的七百弄鸡蛋和印着七百弄鸡的养殖故事、肉质特点的传单,热情地向过往市民分发介绍。市民们好奇接过鸡蛋端详,认真翻看传单,一边听队员讲解,一边提问交流。队员们耐心回应,从七百弄鸡在养殖基地的生长环境,讲到鸡肉紧实、鸡蛋香浓的特色,再说到产业助力乡村增收的意义,把七百弄鸡产业的 “来龙去脉” 细细道来,让更多人了解这份乡村特色产业的魅力。

图5 队员们在向市民们宣传七百弄鸡 何玉婷供图

          本次实践活动以 “产业调研 + 科普推广” 为核心,红土振兴团成员深入七百弄鸡养殖基地,沉浸式学习鸡苗选育、疫病防治等养殖知识,在实践中触摸乡村产业脉络。街头宣传时,通过分发鲜鸡蛋、讲解传单内容,向市民生动传递七百弄鸡产业价值。这既是学院 “专业 + 乡村振兴” 实践模式的生动实践,发挥专业调研优势赋能特色养殖,也让学生在助力产业推广中,深化社会服务担当。未来,团队将持续挖掘产业潜力,讲好乡村产业故事,打造助力乡村振兴、兼具实践育人价值的特色品牌 。

图6 红土振兴团成员合影 许丽莉供图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