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校园网,大学校园门户网站
搜索

中国计量大学2025“微光致远”实践之计量文化节:刻晷观天,浮秤知地——计量文化开启笕川智慧之门

  “立规矩,成方圆;测天地,利民生。”计量是文明的基石,是科学与生活的纽带。为弘扬传统计量文化,激发乡村学子对科学的兴趣,中国计量大学微光致远团队于7月走进笕川,以“刻晷观天,浮秤知地”为主题举办“计量文化节”,通过时间测量、重量计量、浮力实验等互动项目,带领孩子们穿越古今,感受计量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动手实践中领悟“精准、公平、创新”的计量精神。

日晷:光影刻度的千年智慧

  “寸阴尺璧,晷影不移。”日晷作为最古老的天文计时器,凝聚着古人“观象授时”的智慧。微光小队结合中国计量大学计量博物馆的馆藏模型,向孩子们展示了日晷的结构原理。学生们利用废弃纸板、竹签和颜料,亲手制作简易赤道式日晷。当阳光斜照,晷针的影子清晰地指向刻度时,孩子们惊叹道:“原来时间可以‘画’在地上!”老师引申道:“日晷是‘光能转化’的雏形,如今我们能用太阳能发电,正是古人智慧的延续。”

  (小朋友们制作的日晷模型)

水钟:滴水成河的生态启示

  “江河不以水匮,计时必以漏刻。”微光团队以塑料瓶、吸管和刻度纸制作了简易水钟,演示了古代漏刻的等时性原理。当孩子们调节水流速度,观察水位变化与时间的关系时,老师借机科普“节水灌溉”:“古人用漏刻分配农田用水,今天我们也要珍惜每一滴水,像水钟一样‘精准’用水。”孩子们在实验中既理解了虹吸原理,更树立了节水意识。有学生提议:“回家后要把水钟放在菜园旁,帮爷爷计时浇水!”

  (小朋友们一同制作水钟)

杆秤:权衡天下的匠心之道

  “不识秤花,难以当家。”杆秤作为中国传统衡器,是公平与精准的象征。团队以筷子为秤杆、瓶盖为秤盘、橡皮泥为秤砣,指导孩子们制作微型杆秤。通过调节支点位置和砝码重量,学生们发现“秤砣虽小压千斤”的杠杆原理。老师将杆秤与现代农业结合:“现代智能秤能精准测量粮食水分,帮助农民卖个好价钱。”学生们兴奋地说:“我家的稻谷以后也要用科学方法称重!”

  (小朋友们制作杆秤)

浮力测量:曹冲称象的现代演绎

  “舟大载物多,智巧量千斤。”微光团队以“曹冲称象”为引,设计了浮力称重项目。学生们用烧杯和石子,分组模拟“船载石块替代大象”的过程。当水面刻度与石块重量完美对应时,孩子们欢呼:“原来物理课上的浮力公式真的有用!”评比环节中,团队增设了“创意奖”,鼓励学生用不同方法测量不规则物体重量。一名女生用排水法计算苹果体积,再结合密度公式推导重量,赢得满堂喝彩。

  量天地之精微,育未来之栋梁。”本届计量文化节以古器为媒、以实践为径,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科学的种子。日晷教会他们仰望星空,杆秤引导他们脚踏实地,浮力实验让他们敢于创新。

  闭幕式上,微光小队寄语学生:“希望你们像杆秤一样公正,像水钟一样恒久,像曹冲一样善思,将来为乡村振兴、科技强国贡献力量!”计量文化节虽已落幕,但文化的传承永无止境。愿笕川学子以计量精神为帆,在知识的海洋中扬帆远航,终有一日,以智慧丈量世界,用创新改变未来!

  欢迎关注中国计量大学光电学院党员之家官方公众号,持续关注2025“微光致远”社会实践团队!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