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迹百十,河海启新”实践团溯源水利智慧,传承百十薪火
“踏迹百十,河海启新”实践团溯源水利智慧,传承百十薪火
百十华诞启新程,水利精神薪火传。为弘扬河海精神,深化青年学子对校史校情与行业前沿的认知,献礼河海大学建校110周年,7月6日至9日,“踏迹百十,河海启新”实践团在南京开展了系列主题实践活动。团队依托校史底蕴,紧扣智慧水利国家战略,创新构建“工程现场-设计源头-人物校史-精神内核”递进式溯源链条。他们深入秦淮新河泵站解码现代水利智慧,探访南瑞公司追寻河海创新足迹,通过工作坊系统梳理百十精神谱系,并创新设计互动闯关活动,将河海精神生动传递给下一代,展现河海学子传承使命、服务发展的青春担当。
工程溯迹·解码现代河海智慧
实践活动首站聚焦国家智慧水利建设前沿阵地——秦淮新河泵站。在专业技术人员全程导览下,实践团成员深入工程核心区域,系统考察了集成智能化监控系统的中控室、保障水情精准调控的水闸及主泵房等关键设施。通过技术人员详细解析秦淮河流域防洪形势图、工程整体布局模型、技术效果图及工程概况示意图,成员们全面掌握了该枢纽工程的战略定位、功能设计与技术体系。随后,实践团专程采访了驻站工作的河海校友。校友们回顾了在母校的学习成长经历,分享了投身水利事业的心路历程,畅谈对河海精神的切身感悟,并热切表达了对母校培育更多优秀“水之子”服务国家水利建设的殷切期望。成员们更深入建设管理一线,切身感受现代水利工程的科技内涵与河海人的实干担当。此行以现代水利工程为镜,溯源河海智慧之根,生动验证了学校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科技实力与使命传承。
设计探源·追寻河海创新足迹
实践团第二站深入水电科技研发高地——国电南瑞水利水电科技有限公司。在核心技术人员杭晨阳的引导下,实践团成员系统了解了国际小水电中心创新基地的核心设施,重点参观了大型调速器电气柜、实时水情监测屏、微机监控装置等工程设备,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工程实践认知。在办公区,技术人员重点介绍了自主研发的智能水轮机调速器电气调节装置的技术突破与国产化意义。通过了解该装置在水电站投运前模拟检测的关键作用,成员们切实体会到科技对保障江河安澜的重要价值。访谈环节,校友结合自身成长经历,分享了河海大学严谨治学传统对其专业发展的奠基作用,并表达了对母校华诞的祝福。此次聚焦智慧水利前沿技术的实践活动,使成员们系统认识了水电智能监控技术体系,并通过校友视角,深入体悟到河海精神在工程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人物钩沉·绘就河海精神图谱
实践团第三阶段致力于校史研究与精神传承。为迎接河海110周年华诞,团队成员系统研读校史,梳理了河海大学自1915年建校以来的发展脉络,深入挖掘校史中的精神传承。结合学校特色,团队创新采用河流意象构建时间轴,标注重大历史节点,通过事件与人物相结合的方式解读校史精髓。前期,成员们学习制作方法,搜集整理素材,深入讨论方案细节。在制作过程中,团队分工协作,分组负责不同时期内容,确保创意有效落实。最终,“时间河流”校史轴顺利完成。通过从历史到现实的梳理、从理论到实践的贯通,成员们深刻感受到贯穿学校发展始终的爱国情怀,从张闻天、沈泽民到钱正英、严恺,再到一代代“水之子”,河海人始终坚守初心,投身于治水救国、报国、强国的伟大事业,坚守在水利一线,为守护江河安澜、服务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薪火传递·童绘百十精神华章
实践收官站走进江宁街道司家社区,开展“薪火传递·童绘百十精神华章”主题活动。活动旨在面向社区儿童传播河海文化,传承“治水救国、治水报国、治水强国”的河海精神。第一环节“河海故事知多少”中,孩子们观看河海人奋斗故事视频后,分组进行校史及水利知识问答,在实践团成员引导下积极互动,加深了对河海精神的理解。
第二关“巧手建大坝”里,每组小朋友领到了一套三峡大坝建筑模型组件。孩子们分工合作,小心翼翼地拼接零件,从底座到坝体,从闸门到发电机组,一个个迷你大坝逐渐成型。这个过程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也让他们直观感受到了水利工程的宏伟与神奇。
第三环节“画笔绘祝福”,孩子们参考河海大学校园景观及文化元素图片,发挥想象力,用画笔描绘对河海大学110周年校庆的祝福。
活动结束后,完成所有环节的孩子们展示了集满印章的明信片和画作。此次活动有效增进了社区儿童对河海大学的了解,在青少年心中播撒了热爱水利事业、传承河海精神的种子。
此次实践不仅是对百十校史的献礼,更是一次面向未来的播种。它激励着河海学子以更清晰的认知和更深厚的认同,将所学所长应用于服务水利事业与国家发展,在各自的岗位上践行河海精神,为水利事业注入新的活力。
-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