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校园网,大学校园门户网站
搜索

向下扎根,向上生长:青年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中绽放光彩

  
  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一批批怀揣梦想的青年才俊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从城市奔赴乡村,用青春和热血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奋斗篇章。2025年7月17日,重庆外语外事学院“寻韵昌州古郡,焕新永川乡脉”三下乡实践团深入永川区合兴村乡村,见证了蔡萍萍、吴俊材和莫小飞等杰出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蔡萍萍:扎根乡土,绘就乡村新画卷
  六年前,27岁的蔡萍萍从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毅然选择回到家乡的村委会工作。面对父母年迈、身体欠佳的现实,她以孝心为动力,更以服务家乡父老乡亲为己任,将青春与热忱深深扎根于这片生养她的土地。在村委会,蔡萍萍的工作包罗万象,从整理退伍军人、耕地、团员、低保等各项资料,到推动“美丽庭院”积分评选制度,她事无巨细,细致耐心,用实际行动为乡村的蜕变贡献力量。
  “美丽庭院”积分评选制度的实施,这一制度激发了村民参与环境整治的热情,让村庄变得更加整洁美丽。蔡萍萍感慨地说:“这个制度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村民主动扮靓家园的热情。”如今,走进她的家乡,整洁的村道、错落的庭院,处处展现着积分制催生的文明新貌。
  吴俊材:初心如磐,实干兴村
  在永川区五间镇合兴村,25岁的年轻党员吴俊材以初心赴召唤,用实干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2024年,正值合兴村推进人才振兴工作的关键时期,吴俊材毅然告别熟悉的环境,带着党员的使命感与青年人的朝气,踏上了合兴村的土地。
  初到合兴村,吴俊材便以“学习者”“践行者”的姿态快速融入工作。他巧解邻里矛盾,将邻里间的口头承诺转化为书面协议,确保矛盾从“表面化解”走向“彻底解决”;他俯身学习实践,从整理档案、接待群众、跟进项目等基础工作做起,将“每件事落到实处”作为行动准则;他心系群众冷暖,尤其关注村里的退伍军人群体,主动承担起为退伍军人申请补贴的工作,确保符合条件的退伍军人及时享受政策福利。
  吴俊材的选择,是新时代青年响应乡村振兴号召的缩影。他坚信:“乡村振兴的路上,青年从不是旁观者,而是参与者、建设者。”
  莫小飞:以药为媒,传承文化助振兴
  在永川区五间镇合兴村百草园,负责人莫小飞以中医药产业为依托,在推动乡村经济增长、传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方面踏出坚实步伐。百草园中心区域占地100亩,实际可利用面积达500亩,自开业以来,已引入各类药材标本140种,培育本土草本植物300种。
  莫小飞创建百草园的初心,源于对文化复兴的时代号召的响应,也源于对现实问题的深刻洞察。他希望通过百草园,让传统中药材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弘扬,同时针对亚健康人群,传递中医药养生理念。在运营理念上,莫小飞坚持全生物种植模式,他希望通过自身实践,重拾老百姓的种植信心,探索出一条农文旅相结合的发展路径。
  莫小飞对前来调研的实践团青年们寄予厚望:“紧跟国家发展大势,将个人理想融入时代洪流,主动下沉到乡间地头,在农村的广阔天地中沉淀自我、打磨特色,深度参与乡村发展,让青春在服务基层中绽放价值。”
  蔡萍萍、吴俊材和莫小飞,他们以不同的方式,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中书写着属于自己的青春篇章。他们的故事,是新时代青年有为的生动写照,激励着更多青年才俊投身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为实现产业兴、村庄美、农民富的振兴画卷贡献青春力量。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