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校园网,大学校园门户网站
搜索

西安医学院“健康网格员”:“三下乡”中探寻地方文化与医疗新貌

西安医学院“健康网格员”:“三下乡”中探寻地方文化与医疗新貌 为引导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增长才干、服务基层,西安医学院外国语学院组建“健康网格员”基层行实践团,开展了一系列内容丰富、意义深远的“三下乡”实践活动。实践团由学院党总支书记刘军林、党总支副书记李亚芳担任指导,团总支书记杨红鹃、兼职团总支副书记郑倩怡带队,20名团学骨干参与其中,足迹遍布泾阳县及西安市多地,在传承红色基因、调研基层医疗、助力乡村发展等方面留下了青春足迹。 探寻丝路茶香,感悟非遗魅力——泾阳茯茶小镇之行 实践团首站来到泾阳县茯茶小镇,开启了对地方特色文化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调研。团队采用实地走访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系统考察茯茶小镇的发展现状。团队特别聚焦健康科普、茯茶养生、茯茶制作技艺、民俗文化等核心要素,在小镇范围内开展调研。 调研期间,队员们走进茶室与作坊,与商户深入交流,了解茯茶加工流程、健康成分、养生成效为分析茯茶产业市场化路径收集了第一手资料。 队员们还来到了中国茯茶文化博物馆,队员们在这里系统了解了泾阳茯茶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渊源,了解到其在丝绸之路贸易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古代丝路商队的“硬通货”,茯茶曾凭借耐储存、易运输的特点,成为连接东西方的文化与经济纽带。 此次调研不仅让队员们厘清了茯茶产业的市场现状与发展需求,更深刻认识到茯茶对于居民健康养生的重要意义。 重温革命岁月,传承奋斗精神——安吴青年训练班纪念馆与红色教育基地之行 为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实践团来到安吴青年训练班纪念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洗礼。这座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曾是抗日战争时期培养青年干部的摇篮,无数热血青年在此淬炼成长,奔赴抗日前线。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队员们依次参观了各个展区。泛黄的学员登记表、斑驳的军号、字迹模糊的抗日传单,每一件文物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在“军事训练”展区的复原场景前,大家久久伫立:土炕铺着粗布被褥,墙角堆放着简陋的训练器材,墙上“把一切献给党”的标语依然醒目。 走进安吴堡院落,这里曾是座谈会的举办地,也是青年们畅谈理想的场所。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李亚芳在此为队员们讲授了《为人民服务》专题微党课,结合青训班学员的事迹,深刻阐释了“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课后,全体队员面向党旗重温入团誓词,誓言声在庭院中回荡,与历史的回响交相辉映。 此外,实践团还走访了多处红色地标:在八路军办事处纪念馆,队员在白求恩临时手术室旧址,简陋的手术台与锈迹斑斑的器械,让大家真切体会到“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国际主义精神;在革命公园,张季鸾纪念碑亭、杨虎城将军雕塑、刘志丹雕像前,队员们通过历史图片与文字资料,重温“二虎守长安”的悲壮、西安事变的转折意义,深刻感悟革命先辈“舍小家为大家”的家国情怀。 扎根基层一线,践行医者使命——基层医疗调研与社区服务行动 作为医学院校学子,实践团始终将“健康中国”战略扛在肩上,围绕基层医疗服务开展了系列实践活动。 实践团队在泾阳县启动基层医疗卫生专项调研,调研采用“双线并行”模式:一方面面向医务人员开展“陕西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现状调查”,聚焦人才配置、设备更新、政策落实等问题;另一方面针对居民开展“农村居民就医现状调查”,关注就医习惯、费用负担、医保报销等民生关切。在收集到的有效问卷中,队员们既看到了基层医疗“硬件改善、服务提质”的积极变化,也发现了“偏远地区人才流失”“慢性病管理有待加强”等问题,为后续形成调研报告积累了扎实数据。 调研期间,实践团还走进桥底中心卫生院,与院方开展深度交流。座谈会上,院长曹亮介绍了卫生院“中西医结合”的发展特色,优秀校友们则分享了从“西医学子”到“基层医者”的成长故事,他们的经历让队员们深受触动。 随后,在副院长张卉的带领下,大家参观了公共卫生服务区域,并亲身体验了把脉、针灸、拔罐等中医适宜技术。 北赵村卫生室的“健康小屋”让队员们对基层医疗有了更鲜活的认识。这里虽面积不大,却配备了血压仪、血糖仪等基础设备,墙上的标语格外醒目。队员们看到卫生室的巡诊包内整齐摆放着听诊器、退烧药、创可贴等物品,深刻体会到“基层医生是群众健康守门人”的含义。 除了基层调研,实践团还将温暖送到社区老人身边。在鑫园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一场别开生面的关爱活动热闹展开,在保健环节,杨红鹃老师带领大家做手指操,伴随着轻快音乐,让老人们笑得像孩子;活动间隙,队员们不忘收集调研信息,与老人聊起就医那些事。活动尾声,全场齐唱《东方红》《歌唱祖国》,熟悉的旋律中,代际隔阂悄然消融。 回溯建校初心,续写时代华章——校史溯源与实践总结 实践途中,恰逢西安医学院建校74周年。团队专程来到1951年学校早期校址——许士庙街,追溯办学初心。在这里,韦子强同学深情讲述了建校初期的故事:先辈们在简陋的教室里授课,用土办法制作教学模型,却始终坚守“培养基层医务工作者”的使命。“那时条件艰苦,但没人叫苦,因为大家知道,多培养一个医生,就能多救一些人。”韦子强的讲述让队员们深受触动,纷纷表示要传承先辈“以守护生命为己任”的信念。 从茯茶小镇的文化调研到安吴青训班的精神洗礼,从基层医疗的实地走访到社区服务的温暖互动,为期数日的“三下乡”实践活动内容充实、成果丰硕,让20名团学骨干在实践中深化了对“责任”与“使命”的理解。 此次实践活动,既是一次红色基因的传承之旅,也是一场服务基层的实践之行。未来,西安医学院外国语学院将继续深化实践育人模式,引导更多青年学子以青春之力,在乡村振兴、健康中国的征程中书写担当与奉献。 (图/文 马欣烨)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