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校园网,大学校园门户网站
搜索

以志愿之名,赴童心之约

2025年7月15日,“红心研墨”团队的志愿者们带着期待与热忱,走进滁州图书馆少儿阅读区,开启为期15天的志愿服务。每日上午9点至11点30分,他们在这里扎根,以饱满的状态投入工作,助力少儿阅读与特色活动,用行动书写当代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
以细致筑牢基础
日常工作中,整理教具是每日的起点。孩子们的世界充满随性,手工课后的桌面常一片热闹:彩笔散落如彩虹碎片,剪刀与胶水“形影不离”,绘本被翻开后“栖息”在书架旁。志愿者们总是耐心收拾:将彩笔按色号归位,工具分类入盒,绘本按编号上架。这个过程虽重复,却让他们懂得:秩序是温柔的守护,能让孩子们在整洁中更专注地探索世界。
 
图为志愿者在认真工作。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雨凡供图
用陪伴点亮兴趣
课堂协助时,志愿者们是温柔的引导者。拼音课上,有孩子被窗外的飞鸟吸引,志愿者便轻拍其肩,用“我们一起找找课文里的小鸟”引回注意力;识字环节,有孩子对着生字犯难,志愿者便蹲在身边,用“这个字像不像你爱吃的糖果”打比方,逐字带读,直到孩子能流利朗读。这份耐心,让每个孩子都能在鼓励中突破自我。
于创新中守护成长
每周三下午的特色活动,是孩子们最期待的时刻。第一次“围棋启蒙小课堂”上,老师讲解完基本规则后,志愿者们便带着孩子们在小棋盘上练习。年纪较小的孩子坐不住,总把棋子扔得满地都是,还咯咯直笑。“我们来玩个游戏吧?”志愿者耐心捡起棋子,“每摆对一个‘虎口’,就给你贴一颗星星,集满五颗就能换一张小卡片,好不好?”小朋友点头答应,渐渐专注起来,最后竟能完整摆出一个简单的棋局。
 
图为小朋友在下棋。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雨凡供图
第二次特色活动是“我眼中的夏天”粘土手工课。志愿者们提前准备了各色粘土,和孩子们一起捏制冰淇淋、西瓜、小风扇。两周实践让团队蜕变显著。从最初觉得“协助”是简单劳动,到逐渐发现:整理工具是在修炼细心,辅导孩子是在学会共情,与孩子创作是在找回初心。临别时,孩子们的粘土作品与那句“还会来吗”,让志愿者们明白:付出从不是单向的,他们在温暖孩子的同时,也被孩子的纯真治愈。
 
结语:这场暑期志愿,更像一场“双向成长”的修行。志愿者们带着“付出”的初心而来,却在孩子的笑容里收获了“被需要”的幸福;以为是在引导孩子成长,却被孩子的坦诚教会了“纯粹”的力量。它让团队懂得,志愿精神不是“自我感动”的表演,而是“彼此照亮”的真诚——用我的耐心,换你的勇气;用我的陪伴,换你的信任。这些双向的温暖,终将如图书馆的灯光,在记忆里长明,照亮更多前行的路。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