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校园网,大学校园门户网站
搜索

“红心研墨”深耕滁州图书馆:助力少儿阅读成长

清晨,当阳光洒进滁州图书馆少儿阅读区,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 实践团队成员们的志愿日常便已开启。整理上课工具是他们每日的第一项任务,手工材料、绘本、教具因小朋友的频繁使用变得零散,成员们需细致分类收纳彩笔、剪刀、胶水,将散落的绘本精准归位至对应书架,为下午课程的有序开展筑牢根基。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成员们的耐心,更让他们明白秩序对于教学活动的重要性。

图为志愿者在制作。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雨凡供图
课堂助力,耐心辅导阅读
辅助老师进行拼音阅读课教学时,维持课堂秩序与一对一辅导成为核心任务。成员们时刻关注着注意力分散的孩子,以轻声提醒或小贴纸奖励的方式,引导其回归课堂;遇到识字缓慢的小朋友,便蹲下身逐字带读,助力他们跨越阅读初始的 “小障碍”。在这个过程中,成员们与孩子们的距离不断拉近,也更深刻地理解到教育需要因材施教、耐心陪伴。

特色活动,搭建成长舞台
7月15日至30日期间每周三下午的特色活动,是实践中极具意义的成长舞台。“围棋启蒙小课堂” 里,成员深度参与两次教学活动。基础规则讲解环节,老师阐释落子、提子规则后,成员带领孩子们在小棋盘实操 “虎口”“禁入点” 等知识。有位活泼小女孩因好奇多动乱扔棋子,成员们创新 “摆对棋子奖星星” 机制,逐步引导她领会规则蕴含的乐趣,让围棋学习不再枯燥。粘土手工课以 “我眼中的夏天” 为主题,成员与孩子们携手创作冰淇淋、太阳、小风扇等作品。面对腼腆小女孩捏不好圆形的难题,成员握着她的手慢慢揉动,当歪扭的 “西瓜” 造型呈现,孩子眼中闪烁的惊喜光芒,让成员们深刻领悟志愿工作的价值 —— 不仅是完成任务,更是守护成长路上的珍贵瞬间 。

共同成长,实现双重蜕变
7月15日至30日这段时间的实践,是成员与孩子们双向奔赴的成长旅程。从起初认为 “协助” 只是简单体力劳动,到逐渐明白整理工具培养责任意识、辅导过程锻炼沟通能力,与孩子共同创作时重拾成年人遗失的想象力,团队在能力与心灵层面实现双重蜕变。临别之际,孩子们将粘土小作品塞进成员手中,小女孩轻声询问 “下次还来做粘土吗” ,让成员们懂得不经意的付出,已在孩子心底种下温暖种子 。

志愿深耕,孕育成长希望
滁州图书馆的实践,让团队深切体悟志愿精神的真谛:真正的善意无需宏大叙事,而是以真诚对待琐碎日常、用尊重回应孩子信任,在整理工具的细致、辅导时的耐心、蹲下身倾听的温柔里闪光。那些用心守护的瞬间,恰似孩子画笔下的家庭树,会在时光洪流中扎根生长,长出温暖枝丫,持续照亮阅读与成长的漫漫征途 。志愿的意义,便在这平凡坚守里,悄然传递,久久回响 。

图为志愿者在帮助小朋友。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雨凡供图
 
结语:7月15日至30日在滁州图书馆的实践,是“红心研墨”团队与孩子们共同编织的成长图谱。每一次整理、每一回辅导、每一场互动,都化作滋养阅读成长的雨露。这份志愿的力量,会如滁州图书馆里的书香,长久留存,启迪更多人以行动传递温暖,让成长的沃土不断孕育希望 。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