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校园网,大学校园门户网站
搜索

共话海岛新篇:高塘青年座谈会凝聚大学生智慧与力量

  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进一步增强实践大学生对家乡的归属感、认同感和自豪感,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以更大力度激发青年创业就业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凝聚起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7月18日上午,高塘青年座谈会在“碧海红帆”综合服务中心顺利举行。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滴水行动之海韵文耕小分队受邀参与,与当地返乡大学生齐聚一堂,围绕非遗文旅开发、渔业产业升级、村庄建设提质等议题深入交流,积极建言献策,为高塘岛乡的发展贡献青春智慧与力量。
  
  一、开场暖场:畅聊乡韵,共知家底
  座谈会伊始,乡团委书记邵书豪热情欢迎各位大学生的到来,鼓励大家畅所欲言,为家乡发展贡献青春智慧。轻松的氛围让现场迅速活跃起来。组织委员姚委员随后介绍了高塘岛乡的基本情况:1875年由三岛围垦而成,如今三五村、金高椅村等村落各具特色,红美人、海鸭蛋等“五红”产业已成为当地名片。详实的介绍为后续讨论打下基础。
  二、多维建言:聚焦短板,畅想未来
  讨论环节,大家结合实践调研与切身体验,从多个维度抛出问题、提出方案,整场交流热烈深入。
  “出岛难是绕不开的坎。”实践团队汪同学率先发声,实践队员结合一周经历感慨:公交车班次稀疏,滴滴打车因返程成本额外加价,“交通不畅直接影响居民生活和游客往来”。因此,她建议是否可以增设班车、缩短间隔时间、开设共享单车等举措,让出行更高效。姚委员对此深表认同,坦言交通是高塘当前发展的主要短板,这导致大量工业也无法进驻。未来,政府也将结合实际情况,推动更加便民的交通建设。闻同学则将目光投向方言保护:“村里老人说着地道方言,孩子们却大多听不懂,这是文化断层的信号。”他呼吁重视非遗传承,让方言等本土文化“活”下去。
  同时,团队成员对渔业的未来发展表示了忧虑。在访谈中,他们发现当地渔民普遍不希望子女继承渔业,这让人不禁思考渔业的未来将何去何从。围绕渔业转型的方向,大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一些人建议发展休闲渔业,另一些人则提出应该扩展加工产业链,还有人提议参考共富工坊模式,以打通产供销链条。现场不断涌现出新的思维火花。当被问及是否可以通过加强政府统筹来推动一体化建设时,邵书豪书记坦率地回答:“由于部分居民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他们的集体意识并不强。我们正在通过政策引导和示范效应,逐步改变这一状况,并且我们将会持续努力。”
  高塘岛虽存在不足,却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正如姚委员所言:“高塘岛是一块未开发的宝地。”大家对旅游业升级的建议尤为具体:开发近海潜水等新奇项目;加强景点联动与资源整合;完善花岙岛配套设施,提升游客体验;设计专门研学路线推动产学研融合……这些想法既立足高塘资源特色,又贴合当下旅游消费趋势,为当地旅游业发展打开了新思路。
  
  三、青春展望:展望前路,共绘蓝图
  座谈会尾声,话题转向大学生个人发展。“先考研还是先工作?”的讨论引发共鸣,不同选择背后,是青年对成长的思考与对未来的憧憬。这场跨越“乡村发展”与“个人成长”的对话,让青春力量与乡土情怀深度交融。
  四、感知高塘活力:综合服务中心参观中的发展印记
  会议圆满结束后,姚委员和邵书记引领众人前往“碧海红帆”综合服务中心参观。据悉,“碧海”体现了该地区以海洋渔业为核心、依海而兴的经济特色,“红帆”则代表了在党建引领下所确定的发展路径。在服务中心,参观者依次参观了海上红帆党支部、红帆书吧、渔民议事厅、见海阅览室等区域,通过现场观察和讲解,对当地主要经济鱼类的产业生态、渔场布局以及渔船结构、捕鱼技术等方面有了更具体和深入的了解,深刻体会到了高塘岛乡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和其独有的魅力。
  
  此次座谈会与实地参观相结合,不仅让实践团成员为高塘岛乡发展贡献了智慧,更让他们近距离触摸到当地的历史文化。他们将一周调研成果,通过建言转化为推动乡村发展的思路,实现理论与实践融合。未来,滴水行动之海韵文耕小分队将带着这份乡土认知与担当继续探索,为乡村振兴注入持续的青春动能。
2025-07-19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