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扎染遇上海岛探索 ——高塘岛学校夏令营第三日实践纪实
2025年7月16日的清晨,夏日的阳光温柔地铺满高塘岛校园。宁波大学滴水行动之海韵文耕小分队的成员们怀揣着满腔热忱来到学校,正式拉开了暑期假日课堂第三天活动的序幕。活动设置了扎染体验、海岛探秘、低碳知识科普等环节,让同学们在互动体验中感受传统技艺魅力、发掘兴趣与潜能,潜移默化树立节能环保意识,为暑期生活增添文化传承与实践探索的成长意义。
游戏后,老师顺势引出主题,指着古画中古人的服饰讲解:“这些温润雅致的色调,大多来自大自然的草木花叶,这就是‘草木染’的奥秘。”当提及草木染与扎染结合可制成衣服、包包等工艺品时,孩子们更是满眼期待。同时,姚老师补充说:“古代人还会利用海边的贝壳来提取颜色呢!”她笑着提到“生物染色”需要大量的贝壳,其独特的气味让古代人“既爱又怕”,引得学生们哄堂大笑。
最热闹的当属小小设计师环节。孩子们在白纸上勾勒出裙子、外套的轮廓,五彩画笔在纸上“舞动”,有的画满海浪纹,有的缀着花草图案,一个个充满创意的设计跃然纸上。作品展示时,孩子们举着画纸,兴奋地分享自己的想法,整个课堂充满了欢乐与创意。

从“打包兴趣”到梦想萌芽:海岛课堂里的成长 第二节课上,孩子们化身海洋探险家,前往六座岛屿探索兴趣的秘密。老师结合生活实例解析兴趣内涵:“稳定投入、持续关注、主动参与,这样的活动才是真正的兴趣。”随后的“打包兴趣”环节,孩子们争相分享:“我喜欢打羽毛球”“我喜欢做手工”,稚嫩的声音里满是笃定。
“岛屿探险”环节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你画我猜”游戏中,小画家们在黑板上尽情挥洒创意,围观的同学纷纷举手抢答,现场热闹非凡;“表情密码”游戏里,小组同学用抽到的表情尝试说服他人,趣味互动间藏着对沟通的思考。
分享环节,孩子们畅谈与兴趣相关的梦想,“我想当科学家”“我想当舞蹈家”等话语接连响起,一个个小小的梦想在兴趣的滋养下悄然生长。

减碳从点滴做起:小小“碳”索者的课堂实践 午后的科普课上,“碳碳号”列车载着同学们开启了低碳探索之旅。徐老师从生活经验切入,结合冰川融化的震撼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碳排放影响。随后,“碳”索者行动展开:从空调调至26℃更省电,到食堂践行“光盘”举措,徐老师带领大家学习减碳实用妙招。在家庭“碳索者”活动中,孩子们动手改造纸袋,“我的纸袋能当书架!”一名学生举着作品分享,将“循环用”理念落到了实处。
趣味游戏环节,抢答声接连不断,大家在互动中巩固低碳知识。最后,孩子们在“承诺树”写下“随手关灯”“双面用纸”等承诺,将课堂上的知识融入日常行为,让低碳理念在心中扎根。整个课程充满活力和趣味,为孩子们种下了绿色生活的种子。

扎染实践课:拆绳瞬间,蓝白花纹里的惊喜 课堂上,教师先播放象山非遗草木染视频,结合知识问答,系统讲解传统扎染文化,阐述蓝草染色的古老技艺与自然馈赠。实践环节中,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动手体验扎染技艺。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运用折叠、扭曲、捆扎等手法,在白色布料上塑造出各具特色的形态。随后,他们谨慎地将布料浸入染料,轻柔搅拌,确保着色均匀。随着时间推移,拆开棉线,蓝白相间的图案逐渐显现,素白布料染上缤纷色彩。一件件作品灵动别致,教室里满是创作的欣喜。
这不仅是手工制作,更是对扎染艺术的深入理解: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所承载的工艺传承,到染料纹理中透露出的自然痕迹,学生们在交流时提到“扎得越紧,颜色越淡”的观察,使得普通的布料成为了连接传统、自然和创新的桥梁。

尾声:扎染留印记,少年踏新程 转眼间,第三日的课程,从晨光中的扎染初认识到暮色里的低碳承诺,在蓝白纹路的晕染与欢声笑语的交织中落下帷幕。指尖的创意、探索的热忱、环保的初心,已悄然成为孩子们成长的印记。在未来的时光里,实践团队将持续深入课堂,举办更多形式多样的活动,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教育的温情在这片大地上不断闪耀光辉,记录更多感人的篇章。
颜色里的秘密:扎染课上的文化与童趣
“这个是松绿!”“我记得还有玉白!”教室里此起彼伏的抢答声,拉开了课程的序幕。一场别开生面的颜色记忆游戏,让孩子们瞬间专注起来。随着古朴色彩接连闪现,大家在欢笑中记住了这些源自自然的颜色。游戏后,老师顺势引出主题,指着古画中古人的服饰讲解:“这些温润雅致的色调,大多来自大自然的草木花叶,这就是‘草木染’的奥秘。”当提及草木染与扎染结合可制成衣服、包包等工艺品时,孩子们更是满眼期待。同时,姚老师补充说:“古代人还会利用海边的贝壳来提取颜色呢!”她笑着提到“生物染色”需要大量的贝壳,其独特的气味让古代人“既爱又怕”,引得学生们哄堂大笑。
最热闹的当属小小设计师环节。孩子们在白纸上勾勒出裙子、外套的轮廓,五彩画笔在纸上“舞动”,有的画满海浪纹,有的缀着花草图案,一个个充满创意的设计跃然纸上。作品展示时,孩子们举着画纸,兴奋地分享自己的想法,整个课堂充满了欢乐与创意。


从“打包兴趣”到梦想萌芽:海岛课堂里的成长
“岛屿探险”环节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你画我猜”游戏中,小画家们在黑板上尽情挥洒创意,围观的同学纷纷举手抢答,现场热闹非凡;“表情密码”游戏里,小组同学用抽到的表情尝试说服他人,趣味互动间藏着对沟通的思考。
分享环节,孩子们畅谈与兴趣相关的梦想,“我想当科学家”“我想当舞蹈家”等话语接连响起,一个个小小的梦想在兴趣的滋养下悄然生长。


减碳从点滴做起:小小“碳”索者的课堂实践
趣味游戏环节,抢答声接连不断,大家在互动中巩固低碳知识。最后,孩子们在“承诺树”写下“随手关灯”“双面用纸”等承诺,将课堂上的知识融入日常行为,让低碳理念在心中扎根。整个课程充满活力和趣味,为孩子们种下了绿色生活的种子。


扎染实践课:拆绳瞬间,蓝白花纹里的惊喜
这不仅是手工制作,更是对扎染艺术的深入理解: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所承载的工艺传承,到染料纹理中透露出的自然痕迹,学生们在交流时提到“扎得越紧,颜色越淡”的观察,使得普通的布料成为了连接传统、自然和创新的桥梁。


尾声:扎染留印记,少年踏新程
2025-07-16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