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校园网,大学校园门户网站
搜索

闽剧搭桥传文脉,同心永筑共同体 ——文学院戏韵文澜实践队前往福州开展暑期社会实践

2025年7月,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戏韵文澜实践队紧扣闽剧传承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核心任务,系统开展系列实践活动。实践队先通过线上渠道全面查询搜集闽剧历史沿革、艺术特色及廉文化相关史料;随后赴福建省闽剧院、省博物院、三坊七巷、苍霞社区等单位开展实地调研。通过“资料梳理—实地考察—深度挖掘”的流程,深入探寻闽剧艺术魅力,精准挖掘其在促进文化认同、凝聚民族情感中的独特价值,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注入文化动力。
  • 访廉寻迹追溯清风
为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廉洁养分,实践队结合前期文献资料分析精准锁定省博物院、三坊七巷等廉文化资源富集区域开展实地探寻。在省博物院“爱廉说——文物话清廉特展”现场,队员们对照史料实物,系统整理从秦汉到明清历代官吏坚守清廉的历史脉络,形成《文物中的廉文化梳理笔记》;在三坊七巷历史人物勤廉馆,队员们围绕严复、林则徐等闽都先贤的展品驻足调研,通过解读手稿、实物展品背后的故事,深刻感悟“为国担当、清白自守”的精神内核;在林文忠公祠,队员们结合林则徐官服塑像的制式规范、“居官尤宜清白”家书的原文批注,实地考证廉洁精神在家族传承、地域文化中的延续轨迹,为后续挖掘闽剧与廉文化的关联奠定基础。
  • 共话闽剧凝聚共识
为全面掌握闽剧传承现状与文化内涵,实践队分两个阶段开展深度访谈调研。第一阶段赴福建省实验闽剧院,专题走访国家一级演员邓振辉及闽剧经典剧目《贬官记》主演唐桂林、林宇辉等艺术家。访谈中,队员们详细记录艺术家们从艺数十年的坚守故事,整理形成《闽剧艺术家口述史纪要》;队员们重点围绕邓振辉老师赴台演出经历展开交流,在演出场次、观众反馈、台胞互动等细节中具象化地理解了闽台“同根同源”的文化联结。针对闽剧传承面临的实际困境,艺术家们结合创作经验提出了建议,为实践队后续探索传承路径提供了实践参考。
第二阶段,实践队赴闽台历史文化研究院,与长期从事闽台文化研究的朱佐老师开展专题座谈。朱佐老师结合闽剧起源的历史脉络,辅以自身在台湾生活期间观察到的闽剧变体“歌仔戏”演出场景,系统阐释闽剧在联结闽台文化中的纽带作用,为实践队的调研提供了“历史脉络+理论支撑+现实案例”的多维支撑,助力调研从现象观察向本质分析纵深推进。
  • 闽剧育童浸润初心
为推动闽剧文化在青少年群体中落地生根,实践队以苍霞社区暑托班为载体,精心设计“知识普及+互动体验”双线活动。知识普及环节,队员们结合前期调研成果制作系列微课,通过动画演示、片段播放等形式,向孩子们讲解闽剧相关知识,引发孩子们对“同根同源”文化的好奇。
互动体验环节,设置“DIY闽剧大舞台”活动。队员们提前准备闽剧经典角色剪影、装饰材料,带领小朋友们对照闽剧戏服的纹样、色彩特点,动手制作迷你闽剧人物与戏服模型,让孩子们在手工操作中加深对闽剧艺术的认知。活动结束后,孩子们自发展示作品并讲述对闽剧的理解,闽剧细节与两岸文化联结的种子在趣味互动中悄然扎根,为非遗传承培育了具有情感认同的新生力量。
此次实践活动通过“实地调研—深度访谈—文化普及”的连贯举措,既让队员们系统掌握了闽剧背后蕴含的廉吏风骨、闽台文化联结等核心内容,也清晰梳理出闽剧在强化文化认同、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筑牢中的独特价值。未来,实践队将基于此次活动形成的调研数据和访谈纪要,持续聚焦非遗根脉守护,探索传承创新路径,为闽剧等非遗文化广泛滋养心灵、凝聚共识贡献青年智慧与力量。
 
供稿人:戏韵文澜实践队 叶欣怡 罗艺 汪可颖
供图人:戏韵文澜实践队 陈潞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