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校园网,大学校园门户网站
搜索

金秀瑶绣调研:非遗传承与创新的实践感悟

暑假我有幸参与了“金绣前程”实践团队的调研活动,这不仅是一次让我对非遗的传承与创新有了深刻认识的宝贵经历,更让我学到了许多社会实践方面的准备。
金秀瑶族织绣作为广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瑶族千年的历史记忆与精神文化内核。在金秀瑶族自治县为期3天的调研中,我们走访了5个瑶绣文化传承地,与2名非遗传承人和2位工作人员进行交流,这些经历让我对瑶绣的文化内涵与当代价值有了更为直观且深入的理解。
我们首先来到了金秀农贸综合市场。在金秀镇瑶凤凰织绣工坊,我主动负责对庞伊蔓老师进行访谈,与庞伊蔓老师的交流让我对瑶绣的传承与创新有了更深刻的思考。我们主要对瑶绣联名潮玩对庞老师进行访谈,庞老师从事瑶绣传承几十年,她对瑶绣联名潮玩这件事表示支持,因为当下瑶绣想要发展,就必须要主动迎合市场、迎合受众的喜好。但这其中我们对庞老师提出了我们的期望与担忧:一方面,我们希望通过与现代潮流元素的结合,让瑶绣被更多年轻人所接受;另一方面,又担心在这个过程中瑶绣的文化内涵被淡化甚至遗忘。庞老师提出的“核心纹样+现代解构”模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思路,即在保留瑶绣核心文化元素的基础上,进行现代化的创新设计。
图1 实践团队与庞老师合影
接着我们来到金秀瑶族博物馆。金秀瑶族博物馆通过系统展示瑶族各支系的历史文化,让瑶绣不再仅仅是精美的工艺品,更成为了瑶族人民生活方式与精神信仰的载体。我们对博物馆工作人员进行访谈,了解到博物馆在运用光影技术与VR体验为文物“注入新生命”时,也面临着在创新中守护文化本真的难题。我意识到,非遗的现代化展示并非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需要在尊重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找到传统与现代的平衡点。我们还在赵凤香老师的店中学习瑶绣纹样,倾听她的故事。赵老师告诉我们她一直在做瑶绣创新,比如斜挎包、瑶服等,每年都有来自全国其他地方的大学生来到她这里向她学习如何织瑶绣。通过与赵凤香老师交谈,我们对瑶绣创新有了进一步的见解与认识。
通过这次调研实践,我深刻认识到非遗传承与创新是一个需要多方共同努力的“工程”。对于非遗传承人来说,要坚守瑶绣本真,同时也要具备开放的心态,积极探索与社会的融合方式;对于我们年轻人来说,要增强对非遗文化的认识与认同,主动参与到非遗的传承与创新中来;而对于社会来说,要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保护非遗传承人的权益,为非遗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与保障。
未来,希望瑶绣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同时,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关注瑶绣非遗,让这项非遗走出广西,走向全国乃至世界。
图2 实践团队成员梁芯瑞在金秀县街头收集调查问卷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