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校园网,大学校园门户网站
搜索

金秀瑶绣在守正创新中焕发千年活力

作为承载瑶族千年历史记忆与精神文化内核的广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金秀瑶族织绣正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2025年8月1日,广西师范大学“金绣前程”实践团队走进来宾市金秀瑶族自治县,开启为期3天的非遗调研之旅。团队通过走访5处瑶绣文化传承地、对话2位非遗传承人和2名行业工作者,深入挖掘瑶绣的文化基因与当代价值,为“非遗+旅游”融合发展寻找破题之策。
一、科技为翼:让瑶绣在光影中“活”起来
占地3000平方米的金秀瑶族博物馆,以“世界瑶都”为核心定位,系统陈列着盘瑶、茶山瑶、花蓝瑶、山子瑶、坳瑶5个支系的文化瑰宝,其中瑶绣展区更是藏着解读瑶族文明的密码。当科技与传统文化碰撞,这座“活态宝库”正用光影与VR技术为文物注入新生命力。
“光影运用也有讲究,既要让游客看清细节,又不能损伤文物。”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道。展厅采用“反射光源+恒温展柜”的双重保护模式,光线通过墙体或玻璃折射照亮展品,避免直接照射导致的材质老化。目前部分展区已实现光影技术全覆盖,通过动态投影还原瑶绣起源的历史场景,用全息影像解析“盘王印”“八角花”等核心纹样的文化寓意,让游客在沉浸式体验中读懂瑶绣背后的生活智慧与精神信仰。
工作人员透露,未来博物馆将打造全场景沉浸式瑶绣展厅,计划通过互动投影技术让游客“亲手绘制”瑶绣纹样,借助AR设备实现传统瑶服与现代穿搭的虚拟融合,让千年技艺真正走出展柜、融入生活。
图1 实践团队成员参观瑶服手工艺品
二、潮玩赋能:老手艺对话年轻世代
在金秀镇瑶凤凰织绣工坊,自治区级非遗传承人庞伊蔓正带领学员刺绣。工坊墙上悬挂的传统瑶服与货架上的刺绣斜挎包、文创挂件相映成趣,展现着老手艺的新表达。当团队成员提出瑶绣与潮玩盲盒联名的设想时,拥有40年传承经验的庞伊蔓给出了辩证思考。
“年轻人喜欢潮玩,说明瑶绣有走进他们生活的可能,但不能为了跟风丢了根本。”庞伊蔓指着一件瑶绣背带解释道,“这些纹样记录着瑶族的迁徙史,每一针都有讲究,联名设计必须保住这些‘文化根脉’。”针对潮玩市场偏好的淡色风格与瑶绣传统深色基调的冲突,她提出“核心纹样+现代解构”的创新方案:保留“太阳纹”“蝴蝶纹”等标志性图案的文化寓意,在配色上尝试莫兰迪色系与传统靛蓝的融合,在应用场景上开发瑶绣元素的潮玩配饰、桌面摆件等衍生品。
“非遗不是放在博物馆里的标本,要像活水一样流动起来。”庞伊蔓的话道出了瑶绣传承的真谛。如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专程来到工坊学习刺绣技艺,古老瑶绣正通过与年轻世代的对话,在守正创新中开辟新的传承路径。
图2 实践团队成员与庞伊蔓老师合影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