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龄互助暖夕阳 多元服务护安康——玉溪师范学院法学院“石榴籽银龄使者团”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
为弘扬尊老爱老传统美德,切实回应乡村老年人实际需求,2025年7月10日至17日,玉溪师范学院法学院"石榴籽银龄使者团"走进大营社区,以"需求调研+方言普法+健康义诊+艺术互动"的多元形式,为老年群体送上了一份有温度、有力度的暖心服务。


问卷走访察实情 精准捕捉真需求
社会实践团成员深入社区老人聚集区域,通过入户访谈、街头随访等方式开展需求调研。问卷覆盖生活照料、精神文化、基础服务等多维度,志愿者还深入社区活动中心、广场、菜市场等老人常聚场所,收集老年人需求信息并整理成"需求清单"。这份"接地气"的调研,让后续服务锚定老人最关心、最需要的领域,实现服务"对症下药"。
方言普法话家常 织密安全“防护网”
针对老年群体易受骗、安全意识薄弱等问题,志愿者创新采用"方言+案例"的普法形式,围绕居家安全、外出防诈等场景展开讲解。"要是有人打电话说您中奖要先交钱,您能信吗?"一句家常式提问,瞬间拉近距离。通过拆解真实诈骗话术、传授证据留存技巧,老人们在轻松聊天中掌握了实用防诈知识,法律条文不再是"纸上条款",而是变成了守护财产安全的"护身符"。

健康宣讲传知识 义诊服务送安康
活动联合社区医疗资源,将健康知识普及与义诊服务深度融合。志愿者用通俗语言讲解饮食调理、日常护理要点,手把手教老人识别身体异常信号;另一边,社区医护志愿者有序开展量血压、测血糖、蒸汽式眼部护理等服务,耐心解答用药疑问。"原来我这头晕可能是血压没控制好,以后得按时吃药了。"一位老人握着志愿者的手感慨。从健康知识普及到身体状况排查,“讲”“诊”结合让老人们既学到实用常识,又得到贴心诊疗,切实感受到健康守护的温暖。
老人绘扇递温情 互助共绘"同心圆"
社区低龄老人志愿者发挥绘画特长,与高龄老人共同创作扇面:选图案、调色彩、题祝福;一笔一画间,扇面渐显生机。活动现场欢声笑语不断,老人们互相赠送手绘扇,指尖的温度与默契的笑容交织,让"互助"化作可触可感的温暖。

本次实践活动在玉溪市民政局、红塔区民政局、红塔区乐益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指导教师窦超指导和帮助下顺利推进,"石榴籽银龄使者团"的大营社区之行,不仅是一次聚焦老年群体的暖心实践,更是新时代大学生践行"知行合一"的生动注脚。青年学子们走出校园、扎根乡土,在与老年人的深度互动中,完成了从"理论学习者"到"社会服务者"的角色蜕变——法学专业学生将课堂所学的"法律实务"转化为方言普法的"百姓语言",老年学、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用"需求调研"的专业方法为精准服务提供支撑。这种"专业+实践"的融合,让知识走出课本,让能力得到锤炼,更让"服务社会"的信念扎根心田。青年学子以"银龄服务"为切口,用专业所长服务老年人,用青春热情温暖乡村角落,既是对"尊老爱老"传统美德的当代传承,更是以实际行动助力"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青春实践。(法学院"石榴籽银龄使者团"供稿)


问卷走访察实情 精准捕捉真需求
社会实践团成员深入社区老人聚集区域,通过入户访谈、街头随访等方式开展需求调研。问卷覆盖生活照料、精神文化、基础服务等多维度,志愿者还深入社区活动中心、广场、菜市场等老人常聚场所,收集老年人需求信息并整理成"需求清单"。这份"接地气"的调研,让后续服务锚定老人最关心、最需要的领域,实现服务"对症下药"。

方言普法话家常 织密安全“防护网”
针对老年群体易受骗、安全意识薄弱等问题,志愿者创新采用"方言+案例"的普法形式,围绕居家安全、外出防诈等场景展开讲解。"要是有人打电话说您中奖要先交钱,您能信吗?"一句家常式提问,瞬间拉近距离。通过拆解真实诈骗话术、传授证据留存技巧,老人们在轻松聊天中掌握了实用防诈知识,法律条文不再是"纸上条款",而是变成了守护财产安全的"护身符"。

健康宣讲传知识 义诊服务送安康
活动联合社区医疗资源,将健康知识普及与义诊服务深度融合。志愿者用通俗语言讲解饮食调理、日常护理要点,手把手教老人识别身体异常信号;另一边,社区医护志愿者有序开展量血压、测血糖、蒸汽式眼部护理等服务,耐心解答用药疑问。"原来我这头晕可能是血压没控制好,以后得按时吃药了。"一位老人握着志愿者的手感慨。从健康知识普及到身体状况排查,“讲”“诊”结合让老人们既学到实用常识,又得到贴心诊疗,切实感受到健康守护的温暖。

老人绘扇递温情 互助共绘"同心圆"
社区低龄老人志愿者发挥绘画特长,与高龄老人共同创作扇面:选图案、调色彩、题祝福;一笔一画间,扇面渐显生机。活动现场欢声笑语不断,老人们互相赠送手绘扇,指尖的温度与默契的笑容交织,让"互助"化作可触可感的温暖。

本次实践活动在玉溪市民政局、红塔区民政局、红塔区乐益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指导教师窦超指导和帮助下顺利推进,"石榴籽银龄使者团"的大营社区之行,不仅是一次聚焦老年群体的暖心实践,更是新时代大学生践行"知行合一"的生动注脚。青年学子们走出校园、扎根乡土,在与老年人的深度互动中,完成了从"理论学习者"到"社会服务者"的角色蜕变——法学专业学生将课堂所学的"法律实务"转化为方言普法的"百姓语言",老年学、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用"需求调研"的专业方法为精准服务提供支撑。这种"专业+实践"的融合,让知识走出课本,让能力得到锤炼,更让"服务社会"的信念扎根心田。青年学子以"银龄服务"为切口,用专业所长服务老年人,用青春热情温暖乡村角落,既是对"尊老爱老"传统美德的当代传承,更是以实际行动助力"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青春实践。(法学院"石榴籽银龄使者团"供稿)
2025-07-28 关注:
-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