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校园网,大学校园门户网站
搜索

溯农脉·启新章:南财“农品新生”三下乡耕读传薪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响应“文化赋能产业,科技助力三农”的号召,南京财经大学“农品新生”团队7月23日至24日深入乡村,以耕读传薪践行青春使命。他们追溯农耕智慧,赋能农产品创新,在田野间书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用脚步丈量土地,以行动传承薪火,让传统农品焕发时代生机。

图为“农品新生”调研队在南京财经大学门口合影 黄诗怡 供图

第一站:“农品新生”队解码无锡农博园科技农业密码
7月23日,南京财经大学“农品新生”调研队走进无锡现代农业博览园开展实践调研。在占地一平方公里的园区内,队员们参观无土栽培区、农产品展示区,被智能温室、物联网监测等现代农业科技刷新认知。通过访谈园区工作人员与当地居民,团队了解到博览园以多元业态搭建城乡融合桥梁,不仅带动周边就业增收,更依托基因测序等前沿技术推进品种改良。临别之际,队长黄诗怡感慨乡村振兴的具象化实践。此次调研让青年学子深刻体会农业现代化魅力,激发其以专业知识投身乡村振兴的使命感。

图为无锡农博园标志物 徐天语 供图

第二站:对话农科院专家,解码百色芒果品质密码
7月24日,调研队来到广西农业科学院百色分院,与农科所办公室秘书农卓斌,围绕百色农业科研成果、产业转化难点、人才助力路径等展开探讨。

图为调研队员与农卓斌先生在广西百色综合实验站合影 黄诗怡 供图
随后,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调研队伍参观了各种品种的育苗基地,眼前的景象不仅刷新了队员们对农业育苗的惯有认知,更让他们深切感受到了科研力量为农业发展带来的巨大变革。育苗基地内,智能化的温控系统、精准的灌溉设备以及科学的育苗方法,让每一株幼苗都能在最适宜的环境中生长。工作人员介绍,通过这些先进的科研技术,不仅提高了幼苗的成活率,还能有效缩短生长周期,为后续的大规模种植和高产稳产提供了有力保障。队员们仔细观察着不同品种的幼苗,从芒果苗到蔬菜苗,每一种都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她们不时向工作人员提问,了解育苗过程中的技术要点和科研创新点,对农业科技的重要性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

图为调研成员参观研究所内的芒果树 黄诗怡 供图

第三站:农品新生团队对话桑蚕非遗传承与振兴
结束了在百色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的调研后,调研队转赴广西工美院在广西工美院壮锦制作工厂,周厂长向调研团队详细介绍了壮锦的制作过程。
队员了解到在原材料选取方面,壮锦生产的天然纱原材料由棉麻经线提供骨架支撑,蚕丝纬线赋予光泽与色彩,形成“粗经细纬”结构,而制作所需要的棉麻、蚕丝等大多依赖本地种植,由此通过非遗工艺赋能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形成“非遗+农业”的特色产业链,带动桑蚕养殖为农户增收,深刻体现了农业资源与非遗产的智慧融合。

周厂长与调研队成员韦可明在经典壮锦作品前的合影 韦可明 供图

第四站:“农品新生”队解码玉林沙田柚的科技振兴路
 
图为队员在广西农业科学院玉林分院前合影 陈秋丽 供图
7月24日下午,南京财经大学管理科学工程学院“农品新生”调研队走进广西玉林市农业科学院,开展“科技赋能沙田柚农产品”主题调研。团队以“产学研用”模式,走访智慧种植示范基地,了解沙田柚套袋技术的科技优势;探秘历史发展博物馆,挖掘其作为贡品的千年文化底蕴。通过与专家研讨,团队提出以“文化+科技”双轮驱动产业升级,建议开发文旅线路、举办文化节,并将历史元素融入产品营销,以青年智慧为传统农业注入创新动能。(通讯员 黄诗怡 韦可明 徐天语 陈秋丽)
 
 
2025-07-25 关注: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