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校园网,大学校园门户网站
搜索

追溯渔海千年韵 守护非遗匠心道 ——宁波大学滴水行动小分队探访象山中国海洋渔文化馆

  作为全国首个海洋渔文化专题场馆,中国海洋渔文化馆以四层展厅为脉络,将渔家文化的历史脉络、非遗技艺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7月12日,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滴水行动之海韵文耕小分队走进这座位于宁波市象山县石浦镇的“渔文化百科全书”,通过沉浸式观赏与互动体验,解码渔民智慧,感受非遗魅力。
  
  图为实践队伍在中国海洋渔文化馆里的合照 潘弈摄
  
  一、渔海传颂:从生物标本到渔具文明的生态长卷
  踏入一楼的“渔海传颂”展览室,巨大的柠檬鲨标本和剑鱼的骨骼模型立刻引领小分队的成员们进入了一个神秘的海底世界。展厅以“海洋生物多样性”为核心,陈列着上百件贝壳、鱼类标本及渔具文物,其中战国渔币、浙渔100号渔船模型尤为引人注目。“这些用于造船和修理的工具,竟然与现代机械原理相吻合!”成员闻同学俯身观察时感慨道。
  
  图为实践队伍参观“渔海传颂”展厅 潘弈摄
  
  二、渔海印记:裸眼3D复现渔港繁华,沉浸式触碰渔家烟火
  二楼“渔海印记”展厅以裸眼3D技术复原了石浦渔港的黄金时代。当成员们站在模拟码头前,眼前捕鱼作业、鱼市交易、渔家厨房等12个历史场景次第展开,仿佛穿越回“满港船灯如星落”的年代。
  渔家生活展区陈列着服饰、酒肆器具等展品,小分队的成员们从中感悟渔民“以海为田、以船为家”的生存哲学。当悠扬的渔家号子作为背景音乐响起时,有人轻声跟唱,现场充满了对传统渔文化的温馨共鸣。
  
  图为实践队伍在馆内学习捕鱼作业知识 潘弈摄
  
  三、渔海华章:非遗技艺激活文化基因,互动装置链接古今对话
  三楼“渔海华章”展厅将非遗技艺与婚俗场景相结合,成员们首次了解到独特的“阿姑代拜堂,公鸡陪洞房”之谚。
  
  图为馆内婚嫁展览区实拍图 潘弈摄
  展厅中央的渔船绳索互动装置更引发阵阵惊叹——拉动绳索时,背景屏同步响起雄浑的渔家号子,仿佛置身惊涛骇浪中的出海场景。而石浦方言猜词游戏则让成员们捧腹不已,“‘夜饭吃过未’原来是‘晚饭吃了吗’的意思!”这种“玩中学”的模式,让非遗文化真正“活”了起来。
  四、渔海畅想:影视经典助力非遗传播,科技赋能文化新生
  四楼“渔海畅想”展厅以中国首部有声电影《渔光曲》为载体,结合AR技术展示竹根雕技艺三维分解过程。实践团队重点考察非遗文化数字化传播模式,认为“多媒体装置突破时空限制,契合青年群体文化消费习惯”。该展区通过老照片、胶片与互动屏幕,构建起渔文化与影视艺术的跨界对话平台。
  
  图为实践队伍在馆内体验AR技术 潘弈摄
  
  此次探访,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滴水行动之海韵文耕小分队系统地整理了海洋渔业文化的发展历程,并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现场解说等手段,将原本静态的展览品转变为可触摸、可互动的文化活动。从生物标本到非遗技艺,展馆用四层空间讲透了渔文化的“根”与“魂”。在接下来的实践时间中,小分队将继续深入探寻象山的非遗传承,感受独特的渔文化。
  
2025-07-14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