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赓续星火实践团 ||一餐热饭,一室清爽:农户家助餐助洁心得分享
在荔波县甲良镇参与为老人助餐助洁的日子,像山间温暖的阳光,悄悄照进了心里。那些与老人们相处的细碎瞬间,让我对“陪伴”与“关怀”有了更朴素的理解。我深刻感受到山区留守老人的生活困境,也体会到基层养老服务的温暖与不易。这里许多老人子女外出务工,独自留守村中,日常饮食、清洁等基本生活需求面临诸多困难。通过这次服务,我不仅收获了感动,也对农村养老问题有了更深的思考。
助餐时,锅碗瓢盆里飘出的不只是饭菜香,更藏着一份沉甸甸的温暖。那些热气腾腾的瞬间,让我对“家常菜”的意义有了新的理解——它不仅是果腹的食物,更是连接情感的纽带。走进厨房时,心里有些忐忑,乡村老人口味偏淡,牙口也多不好,既要保证营养,又得让他们吃得顺口。但是在我们队伍小伙伴的配合与帮助下,我们做的饭菜老人们表示非常合口味。当看到他们捧着热乎的饭菜,慢慢咀嚼时眼里的满足,突然明白:对老人来说,一顿合心意的热饭,不仅是填饱肚子,更是被人惦记的温暖。
原来,助餐这件事,教会我的不只是如何服务他人,更是如何用真诚对待身边的人。一份热饭,一句问候,看似微小,却能在彼此心里种下温暖的种子。
助洁的过程,更像一场安静的对话。帮王奶奶擦桌子时,她总指着墙上的老照片絮叨:“这是我儿子,在县城打工,一年回来一次。”帮独居的陈爷爷扫院子,他会颤巍巍地递来一杯热茶,说“你们比我娃还细心”。老人们的屋子或许不宽敞,但窗台上的盆栽、叠得整整齐齐的旧衣服,都藏着他们对生活的认真。我们擦去的是灰尘,其实也是在帮他们留住生活的体面。
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姓韦的奶奶,第一次去时她总躲着我们,说“不用麻烦”。后来帮她叠放了堆积的衣物,又陪她坐在门槛上晒着太阳聊了会儿天,她才慢慢打开话匣子,说自己眼睛花了,缝补衣服都看不清针脚。临走时,她从柜子里摸出几个自家种的橘子,硬塞到我手里,橘子带着阳光的温度,甜得人心里发暖。原来,老人们的“客气”背后,藏着怕给人添麻烦的体谅,而一点点主动的靠近,就能融化这份疏离。
离开时奶奶站在门口挥手说“下次来给你们煮酸汤鱼”。还有当地许多老人讲布依语,我们虽听不懂,但通过手势和笑容交流。有位奶奶不会说普通话,却一直握着我的手念叨:“谢谢你们啊,你们是好人。”
这次服务让我明白,真正的关怀不仅是提供一顿饭、打扫一次卫生,更是让老人感受到被尊重、被惦记。农村养老问题任重道远,但只要我们多做一点,他们的晚年就能更幸福一点。希望未来有更多力量关注山区老人,让“老有所养”不再是一句空话。真正的关怀,从来都藏在细节里,藏在愿意弯下腰、静下心去懂一颗慢慢变老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