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校园网,大学校园门户网站
搜索

巢湖学院数学与大数据学院赴宣城“童梦舟楫,渡梦启航”儿童教育关爱帮扶团——蒋佳乐个人感悟

参与巢湖学院“青春筑梦”郎溪教育帮扶实践活动,这段经历在郎溪的土地上铺展成一幅融合教育温度与红色底蕴的生动画卷,让我在成长中收获诸多感动与深刻思考。活动期间,我们以文化调研为锚,探寻郎溪的人文脉络。漫步东湖公园、穿梭青少年活动中心,与市民交流时,花鼓戏的余韵、龙灯的光影,这些本土非遗故事从市民口中流出,让我们触摸到传统文化在当代的鲜活脉动。踏入有斐堂,了解吴开训的生平与贡献,仿佛能窥见历史的车辙在郎溪印刻的轨迹,感受当地商业发展与社会进步的脉络,深知乡土文化是乡村的“根”与“魂”,挖掘与传承它,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筑牢乡村精神根基的关键。
在黎明村的课堂,教育赋能的故事温暖上演。队长杨雯雯用“白纸变魔术”开启几何之旅,普通纸张化成立方体,点燃孩子们的求知欲,引导他们动手实践,把抽象知识变得直观有趣;数独挑战从基础到进阶,孩子们在思考与探索中收获解题喜悦,逻辑思维悄然成长。在动手实践活动中,队员陈雅慧带领孩子制作小扇子,水果、动物图案与“黎明村最棒”的文字,将童真、热爱与家乡情融于作品,让艺术成为表达自我的窗口。队员李艳以图片和故事为媒,讲述石佛山传说、非遗民歌等,摒弃灌输式教学,用互动实践让知识“活”起来,在孩子心中种下热爱学习与家乡的种子,每一堂课、每一次互动,都是知识火种的播撒,点亮孩子探索世界的眼睛。
实践里,红色传承是厚重一笔。团队成员走进郎溪县县委党校“红色基因传承馆”,聆听讲解员讲述新四军在郎溪的战斗故事。1940年,新四军战士为掩护群众转移,在梅渚河畔与敌人激战,展柜里旧军帽、锈迹斑斑的子弹壳,无声诉说往昔热血与牺牲。孙可豪在实践笔记中写道:“习近平总书记说‘红色资源是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今天的参观让我更加明白,作为新时代青年,要把红色精神转化为服务乡村的动力。”我们将红色故事融入交流,让孩子们知晓家乡土地上的英雄过往,在他们心中种下红色信仰的种子,这不仅是历史铭记,更是精神传承——红色精神是乡村振兴的“魂”,激励我们以更坚定的信念投身实践,也让孩子们懂得今日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培育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
这次实践,于孩子是知识滋养、兴趣启蒙与红色熏陶,让他们看到知识魅力、家乡厚重;于我们,是深刻的成长课。我们懂得教育帮扶不只是知识传递,更是情感联结、精神引领,红色传承不是简单讲述,而是让历史精神照进现实。在服务中,领悟乡村振兴需教育筑基、文化铸魂、红色赋能,我们是这一进程的青春参与者;在奉献里,个人能力在课堂设计、与孩子沟通、挖掘文化及讲述红色故事中打磨成长。明晰乡村振兴征程中,教育帮扶与红色传承如双翼,一边以知识照亮孩子未来,一边以精神赋予乡村力量。
未来,愿继续以青春之姿,紧握教育帮扶与红色传承的接力棒,让知识火种持续燃烧,让红色精神代代相传,为乡村孩子铺就逐梦坦途,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让青春在乡土大地与红色传承交融中,绽放更璀璨的光彩,让教育与红色的暖流,润泽郎溪及更多乡村,孕育无限希望。

2025-07-13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