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穿梭山乡,秭归橙香飘万里
无人机穿梭山乡,秭归橙香飘万里
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泄滩乡陈家湾村地处长江三峡库区,是一个因优质夏橙产业而声名远播的小村庄。这片富饶的土地孕育出的秭归脐橙,作为湖北省的特色农产品,深受市场青睐。其中,夏橙作为脐橙家族中的重要一员,凭借其独特的生长周期和错季销售优势,在调节水果市场季节性供应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关键支柱。泄滩乡夏橙今日的辉煌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夏橙产业的发展遭遇了瓶颈。传统的采摘与运输方式高度依赖人力,不仅效率低下,成本高昂,而且难以适应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秭归县境内多山,地形复杂,许多果园分布在山坡甚至山顶,柑橘从采摘地到公路主干道、再到物流集散点的转运,几乎全靠人力肩挑背扛。这种原始的作业模式,使得转运也效率极低,成本居高不下,成为了制约夏橙产业进一步发展的“痛点”。与此同时,随着城镇化进程加速,农村地区年轻劳动力的持续外流,使得本就依赖人力的传统农业作业方式面临更为严峻的劳动力短缺挑战,产业升级迫在眉睫。

图为农户用背篓摘橙子
幸运的是,科技的发展为陈家湾村乃至整个秭归县的夏橙产业带来了转机。近年来,无人机助农技术如春风般吹进了这漫山遍野果园,在柑橘产业的多个环节,尤其是采摘后的运输环节上,得到了革命性的应用。这一技术的普及,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让昔日繁琐的运输工作变得高效快捷,更帮助果农们显著降低了运营成本,据初步估算,仅此一项,全县每年即可节省成本近3亿元。在秭归的田间地头,我们常常能看到无人机轻盈起降的身影,它们如同不知疲倦的“空中搬运工”,将采摘后的夏橙稳稳地从果园运送到公路边或指定的物流集散点。这种现代化的运输方式,极大地缩短了夏橙从田间到市场的时间,保证了果品的新鲜度,提升了整体供应链的效率。更为关键的是,无人机不惧复杂地形,能够在各种天气条件下持续作业,有效弥补了人力运输的短板。无人机技术的引入,不仅提升了秭归脐橙的市场竞争力,增强了农民收入的稳定性,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的科技动能。

图为无人机正在运输夏橙下山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夏橙的采摘流程以及无人机运输带来的实际变化,武汉东湖学院“小橙故事”实践队深入陈家湾村的果园,亲身感受了这一传统与现代交融的全过程。在郁郁葱葱的果园里,队员们仔细学习了如何通过观察果皮颜色、触摸果实饱满度等方式识别成熟的夏橙——成熟的果实通常呈现诱人的橙红色,果肉饱满多汁,口感酸甜适中。农户们耐心地示范了采摘技巧,如何将成熟的果实轻柔地采摘下来,再小心地放入特制的筐中,确保无人机在运输时能够安全承载一定重量的脐橙,避免果实受损。队员们亲身体验了从采摘到运输的全过程,深刻感受到了无人机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巨大潜力。它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更为重要的是,它将农民从繁重而危险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使他们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果园的精细化管理和科学养护中,从而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和产量,实现脐橙产业的良性循环。

图为“小橙故事”实践队员帮助农户摘橙子
“小橙故事”实践队还采访了当地操作无人机的飞手。飞手告诉我们:“以前,把这些果子从山上运下来,靠人力,几个人忙活大半天也运不了多少,又累又慢。现在有了无人机,一个人操作,几分钟就能飞一趟,效率高多了,也更安全。政府会专门进行培训,刚开始学操作有点难,但掌握熟练后,感觉这技术真是个好帮手,不仅帮农户省了力,也让我们这些年轻人找到了在家门口就业的好机会。”一旁的脐橙种植农户则感慨道:“这无人机真是帮了大忙!以前摘果子用背篓,山坡陡,背篓又重,非常不安全,现在用无人机运,速度快,损耗小,也安全很多,我们农民轻松了许多,收入也更稳定了,心里踏实。”

图为“小橙故事”实践队员采访农户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伟大征程中,科技创新无疑是最关键、最核心的驱动力。通过积极引入和应用先进的农业科技,沉寂的传统农业能够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农村经济才能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也才能得到切实、稳步的提高。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秭归脐橙产业无疑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无人机技术本身也将继续迭代升级,其自动化水平将进一步提高。更重要的是,它将与更多现代农业技术,如精准施肥、智能灌溉、病虫害监测与防治系统等深度融合,逐步应用到柑橘产业的种植、管理、采摘、运输、分拣、包装等各个环节,推动整个产业向更加标准化、品牌化的方向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科技的赋能下,秭归脐橙这张名片将更加闪亮,不仅能够更好地满足国内市场需求,更能稳定走向世界,让更多消费者品尝到来自三峡库区的甜蜜与品质,也让更多像陈家湾村一样的乡村,在科技与产业的交响中,奏起更加繁荣富裕的乐章。
2025-07-12 关注: